一种电力管件用钢生产方法及电力管件用钢

    公开(公告)号:CN10453212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817794.0

    申请日:2014-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管件用钢生产方法及电力管件用钢,该方法包括:转炉或电炉冶炼工艺、LF钢包精炼炉精炼或RH真空处理工艺、连铸工艺、加热工艺、粗轧工艺、精轧工艺、层流冷却工艺、卷取成卷工艺,其中,控制以下工艺参数:在连铸工艺中,过热度范围为:20~35℃,拉速控制在0.9~1.1m/min范围,凝固末端采用强冷,大量下压;在连铸工艺中,采用二冷制度控制,在二冷制度控制中二冷段采用前强后弱的冷却制度;在加热工艺中,将铸坯在加热炉内加热至1200~1240℃,保温时间大于180分钟;在精轧工艺中,精轧入口温度为950℃~990℃,终轧温度为800~840℃;在卷取成卷工艺中,目标卷取温度为570℃~590℃。

    一种电力管件用钢生产方法及电力管件用钢

    公开(公告)号:CN10453212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17794.0

    申请日:2014-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管件用钢生产方法及电力管件用钢,该方法包括:转炉或电炉冶炼工艺、LF钢包精炼炉精炼或RH真空处理工艺、连铸工艺、加热工艺、粗轧工艺、精轧工艺、层流冷却工艺、卷取成卷工艺,其中,控制以下工艺参数:在连铸工艺中,过热度范围为:20~35℃,拉速控制在0.9~1.1/min范围,凝固末端采用强冷,大量下压;在连铸工艺中,采用二冷制度控制,在二冷制度控制中二冷段采用前强后弱的冷却制度;在加热工艺中,将铸坯在加热炉内加热至1200~1240℃,保温时间大于180分钟;在精轧工艺中,精轧入口温度为950℃~990℃,终轧温度为800~840℃;在卷取成卷工艺中,目标卷取温度为570℃~590℃。

    一种600MPa级汽车桥壳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1301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32234.3

    申请日:2014-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00MPa级汽车桥壳钢及其生产方法,成分组成为(重量百分比):C:0.21%-0.26%;Si:0.51%-0.6%;Mn:1.1%~1.5%;Al:0.01%~0.06%;P:≤0.02%;S:≤0.01%;V:0.05%-0.06%;N:0.012%-0.016%;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其中,V:N≤5:1。本发明设计准确的V、N含量及控轧控冷工艺窗口,生产出600MPa级汽车桥壳用热轧带钢,钢卷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可保证800℃以上热成形后桥壳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本发明提供方法可用于生产汽车桥壳,有效实现材料厚度的减薄,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前提下可有效实现轻量化。

    改善森吉米尔轧机轧制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1390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41580.0

    申请日:2013-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森吉米尔轧机轧制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的方法,在轧制带钢前后及轧制带钢过程中的技术参数如下:轧制前,对轧机的擦拭辊进行磨削与安装,设定擦拭辊的粗糙度Ra为0.3-0.6um,擦拭辊的粗擦辊标高比精擦辊标高高3-7mm;轧制过程中,设定空气吹扫的行程位置为带钢宽度减去40-90mm,根据速度和道次设定不同的乳化液流量,合理控制带钢边浪区域在100mm以内,2-5道次温度在50-100℃以内;轧制结束后,在0-30天内,对带钢进行清洗、退火。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森吉米尔轧机轧制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的方法,能保证产品在清洗、退火后不产生表面黑印、黑斑,能提高产品表面质量。

    一种屈服强度960MPa汽车大梁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3666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511020842.4

    申请日:2015-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屈服强度960MPa汽车大梁钢及其生产方法,所述汽车大梁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2%~0.14%;Si:0.15%‑0.35%;Mn:1.2%~1.5%;Nb:0.02%~0.04%;Mo:0.3%~0.5%;V:0.08%~0.15%;Ti:0.01%~0.04%;Al:0.01%~0.06%;Cr:0.4%‑0.6%;B:0.0015%‑0.0025%;P:≤0.02%;S:≤0.01%;N:≤0.008%,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申请采用了较低的碳、锰含量,充分利用V、Nb、Ti的析出强化效果,同时添加一定量的Mo、Cr、B控制热处理组织状态,得到细小、均匀的回火组织,从而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且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发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材的低温冲击韧性差导致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强度低导致车辆的轻量化受限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