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系统和包括该排水系统的海底隧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534392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0899570.X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系统,包括:海水管路,用于输送海水;污水管路,用于输送污水,所述污水管路与所述海水管路独立设置;海水池,与所述海水管路连通以供海水流入;污水池,与所述污水管路连通以供污水流入;泵池,所述泵池与所述海水池之间设置可关闭的第一闸门,以用于连通所述海水池和所述泵池;所述泵池与所述污水池之间设置可关闭的第二闸门,以用于连通所述污水和所述泵池。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排水系统的海底隧道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通过一个泵池实现了海水和污水的分开收集和分开排放,既环保又节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地下立交排烟结构
    1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230524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1802797.1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立交排烟结构,包括上层主线隧道、下层主线隧道以及连接上层主线隧道和下层主线隧道的匝道,所述上层主线隧道、所述下层主线隧道以及所述匝道均包括相隔开的行车道空间和排烟道空间,所述行车道空间和所述排烟道空间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多处排烟单向风阀,还包括同时与上层主线隧道和下层主线隧道的排烟道空间连通的集中排烟井,所述匝道的排烟道空间与所述上层主线隧道或者下层主线隧道的排烟道空间贯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地下立交互通排烟以及与行车道空间的分离,有利于火灾发生时组织救援和人员逃生;仅需采用一处集中排烟井,节约利用了土地;所采用的烟气排放方式可有效降低风井排烟负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具有上下层排烟道的双层盾构隧道

    公开(公告)号:CN209799977U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20079589.7

    申请日:2019-0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上下层排烟道的双层盾构隧道,包括上层行车道空间(12)和下层行车道空间(13),上层行车道空间(12)的顶部设有顶部排烟道(11),且双层隧道的一侧设有疏散通道(5),另一侧设有侧部排烟道(14),顶部排烟道(11)与上层行车道空间(12)的连接处、侧部排烟道(14)和下层行车道空间(13)的连接处均设有排烟通孔,顶部排烟道(11)和侧部排烟道(14)之间设有若干联络风道(15),联络风道(15)为弯曲管状结构,其一端与顶部排烟道(11)连通,另一端与侧部排烟道(14)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两层排烟道的连通,提高排烟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地铁车站轨行区自然排烟、排热兼隧道通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093113U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21037199.0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轨行区自然排烟、排热兼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车站轨行区(1)上部的多个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所述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沿所述车站轨行区(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沿站台(6)横向对称布置,所述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的下半部分设于地面以下,其底部设有排风口(3),所述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的顶部设有常闭电动排风口(5),所述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的上半部分两侧壁上设有常开排风口(4)。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车站轨行区自然排烟、排热兼隧道通风系统,减小了地面风亭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同时由于省去了车站排热风机及机房的设置,进而降低了工程的造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超长地铁区间通风排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925559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339159.1

    申请日:2014-06-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长地铁区间通风排烟结构,包括纵向风道和区间风井;所述纵向风道沿纵向布置在地铁区间的侧面或\和顶面,所述纵向风道中部设有与地铁区间连通的多个电动排烟风阀,所述纵向风道一端通过联络风道与所述区间风井的风亭连通,另一端通过联络风道与车站一端的设置在地面上的风亭连通;所述区间风井设置在地铁区间,将所述地铁区间分为两段区间,分别为纵向风道所在区间与未设置纵向风道所在区间;所述超长地铁区间通风排烟结构通过组合纵向风道和区间风井的设置,结构简单,排烟效果好,适用于贯穿水域的超长地铁隧道。

    伸缩折叠式防淹台阶
    1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16745U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20554862.0

    申请日:2011-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伸缩折叠式防淹台阶,主要解决水灾时,水位过高发生倒灌的问题。它包括位于建筑物出入口的固定台阶,以及伸缩折叠台阶,相邻两排固定台阶之间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伸缩罩;所述伸缩罩由上下两块平行布置的支撑板构成,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沿纵向设有隔板;所述伸缩罩下方设有能驱动伸缩罩作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伸缩折叠台阶为两个,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固定台阶的上表面,每一个伸缩折叠台阶朝向凹槽处的拐角处与下支撑板的边缘处通过转动轴铰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有效防水倒灌,同时不影响人员正常通行的有益效果。

    隧道安全通道防烟装置
    1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843635U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20580544.7

    申请日:2010-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安全通道防烟装置,包括位于隧道安全通道两端工作井内的正压风机、逃生滑道和增压风机,其特征是所述逃生滑道的两侧设置有隔火墙,所述逃生滑道与其两侧的隔火墙之间形成隔火室,隔火室与安全通道间设置有防火门,所述增压风机与隔火室对应设置,所述增压风机设置在隔火室外,所述增压风机的出风口经过风管通往隔火室内。本实用新型在火灾工况时,开启正压风机对安全通道送风,同时开启火灾点附近的逃生滑道入口和增压风机,对隔火室正压送风,在逃生滑道口部形成30~50Pa正压,有效阻止隧道内烟雾进入隔火室与安全通道,确保隔火室区域的正压要求及人员的安全疏散。

    具有通风及空气净化降温功能的一体式隧道净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731577U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21689600.9

    申请日:2024-07-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通风及空气净化降温功能的一体式隧道净化装置,包括:一体式外壳、射流风机、初效过滤器、静电除尘器、NO2过滤器以及水帘,一体式外壳为两端开口的壳体结构,射流风机的进风端与一体式外壳的出风开口端相连,初效过滤器、静电除尘器、NO2过滤器和水帘沿射流风机的气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于一体式外壳内,隧道内空气通过一体式外壳的进风开口端进入一体式外壳内,并依次流经初效过滤器、静电除尘器、NO2过滤器和水帘进行净化降温处理,净化降温后的气流通过射流风机回流至隧道内。该装置具有通风、净化及降温多种功能,可有效降低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和空气温度,且可避免喷雾降温方式造成的水滴悬浮和路面积水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