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38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79466.7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多层支护结构的模型试验方法,包括确定模型试验的试验性质、几何相似比、模型箱尺寸以及结构形式;换算几何相似比确定围岩等级、锚杆、喷层以及二衬支护材料的参数;设计千斤顶的荷载,确定施加荷载范围;制作二衬‑喷层‑锚岩承载拱工况的毛洞模型体;施加锚杆相似材料;施加喷层相似材料;施加二衬相似材料;分级加载直至支护破坏;监测围岩、各支护类型的受力以及应变,记录受力数据以及应变数据,得到各支护的安全系数并计算总安全系数。本发明对隧道多层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与承载能力进行研究,计算隧道多层支护结构的总安全系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436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199218.X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非连续理论的局部支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连续‑非连续理论模拟隧道开挖得到隧道开挖破裂图;根据所述隧道开挖破裂图确定围岩目标块体;对所述围岩目标块体进行分类,确定所述围岩目标块体的块体类型;根据所述块体类型确定局部局部支护设计方案。通过上述内容,对围岩进行分类,得到多种块体类型,再根据块体类型进行差异化的支护处理,不再一味进行同质化的局部支护措施,避免了重复投入,提高了隧道支护的安全性,降低了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19409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810012124.X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防撞装置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防撞吸能管片装置,包括空心盾构衬砌管片、弧形钢防撞片和吸能装置,所述空心盾构衬砌管片包括弧形内管片和弧形外管片;所述弧形钢防撞片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内管片上;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连杆、垫圈、弹簧阻尼器和钢套筒;该弹簧阻尼器的一端压住所述垫圈上而另一端压住所述钢套筒的一端,所述钢套筒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外管片上。本发明通过内置吸能装置,外连弧形钢防撞片,安装和拆换方便高效,即使在列车撞击下吸能装置损坏,仍可揭开弧形内管片,更换吸能装置,再次使用,成本极低,占用空间小,施工时间极少,防撞效果好,同时具有便于更换、容易维修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72506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710945278.X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预制箱涵结构,包括:由水平顶板和设置在水平顶板两侧的竖直侧墙组成的预制箱涵箱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竖直侧墙底部用于调节竖向高度的楔形组件,箱涵横断面呈“n”形或“口”形,侧墙底部为纵向楔形,楔形组件包括连接件、楔形块和楔块固定件,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竖直侧墙底部,楔形块通过楔块固定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楔形块设置在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侧上方。本发明的预制箱涵通过调节楔形组件与箱体竖直侧墙的纵向相对位置,调整预制箱涵的高度,从而精确调节预制箱涵箱体顶面与路面/轨面的间距,以消除或减小盾构隧道施工传导的累积误差,进而减小隧道内径,节省投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98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506575.X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玉远 , 陈慧 , 肖明清 , 车轮飞 , 王华兵 , 付维纲 , 林昶隆 , 蔡崇庆 , 夏继豪 , 李森生 , 李国栋 , 刘健 , 刘俊 , 甘甜 , 王小飞 , 冯腾 , 梅方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辅助型隧道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气净化辅助型隧道通风系统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空气净化模块机和若干射流风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隧道信息,获取隧道内实时交通信息;根据交通信息,得到所需最小通风量,并控制空气净化模块机、射流风机,以调整隧道内的通风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根据隧道出、入口处的摄像机等设备获取在隧道内行车的实时交通信息,根据实时交通信息得到隧道实际所需最小通风量,控制空气净化模块机、射流风机的启、闭,以使空气净化模块机、射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与实时交通路况相匹配,用于指导空气净化辅助型隧道通风系统的实际运行,为系统节能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415306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152952.X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程健康监测安全领域,提供了一种检测光纤的保护装置及安装方法,被测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待测部位和至少一个形变部位,所述形变部位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待测部位之间,所述检测光纤设置于所述待测部位和所述形变部位上,以检测所述待测部位;所述保护装置包括能够锁紧所述检测光纤的锁紧组件,位于所述形变部位处的两个所述待测部位均固定有所述锁紧组件,位于所述形变部位处的两个所述锁紧组件之间具有预留长度的所述检测光纤,所述预留长度大于两个所述锁紧组件之间的间距。本申请提供的检测光纤的保护装置,能够随被测结构变形的同时,减轻对检测光纤的损伤,实现对检测光纤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723733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710449153.8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压力支护的基坑修建方法,包括:S1在基坑周边施工围护结构,并确定基坑场地处的地下水位;S2根据地下水位的埋深,对基坑内水位进行调整,使得基坑内水位高于基坑外水位,以此形成基坑内外水位差;S3利用水位差使基坑围护结构内侧的水土压力高于外侧水土压力,以此作为支护,实现围护结构的受力平衡;S4按计算确定的内外水位差进行基坑开挖,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通过逐步降水或往基坑内灌水保持内外水位差,直至开挖至坑底,完成基坑修建。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水压力实现基坑内外水压差来保证基坑结构受力平衡,实现基坑完全无支撑施工,解决目前利用锚索等支护方案带来的占用坑内空间、支护效果不好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6988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710266185.4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管片弹性密封垫的防水试验方法,包括S1预制带密封垫沟槽的试验台底座;S2制作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S3用第一压板与底座组合进行两密封垫接触面试验,确定两密封垫之间接触面的第一耐水压能力及漏水方式;S4用第二压板与底座组合进行密封垫与沟槽壁接触面试验,确定密封垫与沟槽壁之间接触面的第二耐水压能力及漏水方式;S5比较第一耐水压能力和第二耐水压能力,并将较小的值确定为弹性密封垫的最大耐水压能力,其对应的漏水类型即确定为密封垫失效的方式。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弹性密封垫的防水试验装置。本发明可精确模拟实际工程中管片接缝弹性密封垫的变形、受力等力学特征,能够真实准确测试及反映弹性密封垫的防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59836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910940037.5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台阶法开挖隧道支护结构变形预测方法及装置,应用于隧道开挖变形预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确定基本参数;确定隧道开挖所需要的作业工序以及每一作业工序对应的时间;确定竖向围岩压力与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水平围岩压力与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计算每一施工循环时间内喷层结构的水平变形量和竖向变形量,累计后总变形即为结构的允许变形值,并绘制隧道变形计算值与时间的曲线;获取隧道施工现场实测位移值,绘制隧道变形实测值与时间的曲线;基于允许变形值、隧道变形计算值与时间的曲线和实测结果的对比,确定施工调整措施。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台阶法开挖隧道过程中变形量预测,并有效提高监控量测对施工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875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12081.7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nventor: 肖明清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缓解微气压波的装置,包括:多个空腔体,各空腔体按照阵列排布构成空腔体阵列;各空腔体之间通过隔板连接,空腔体包括腔体和连接通道,腔体通过连接通道与腔体的外部连通;空腔体阵列用于消耗经过空腔体阵列的压力波的能量。这样,通过多个空腔体按照阵列排布构成空腔体阵列,在压力波经过空腔体阵列时,气流在空腔体内和外部反复流动,同时在连接通道附近能够不断形成旋涡并脱落,消耗了压力波的能量。从而抑制压力波的压力梯度的幅值和激化现象,进而实现了缓解微气压波。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缓解微气压波的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