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2120490U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20580765.6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宁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悬臂梁段开孔型钢混凝土梁墙装配式节点。采用焊接方式对钢结构的墙梁进行连接时存在焊缝质量难以保障、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问题。本节点包括预制于墙的H型钢悬臂梁和开孔型钢梁,H型钢悬臂梁和开孔型钢梁横向插接并通过螺栓固定;H型钢悬臂梁和开孔型钢梁的底部由支撑牛腿支撑,支撑牛腿预制于墙的侧面。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可大大减小现场施工的工作量,保证整体结构质量,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优势。另外,该节点结构避免了焊接连接形成的过多焊缝,防止应力集中的产生,有效保障了节点连接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30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35375.X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狭长深腔绿色低碳自密实回填材料及其制备和回填方法。明挖结构的基坑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通常会形成狭长深腔肥槽,而现有狭长深腔的回填材料自密实性差及施工时易出现运营病害。本发明包括盾构渣土、固化剂、早强组分、保水愈合组分和水;所述固化剂选用胶凝组分和碱激发组分的混合物;质量份数为:盾构渣土80~90份;胶凝组分9~18份;碱激发组分1.0~3.5份;早强组分0.5~1.0份;保水愈合组分0.2~0.5份;水10~20份。本发明具有流动性和自密实性,适用于狭长深腔回填灌注施工,彻底从源头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减少了运营病害;同时,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盾构弃渣、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79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543622.4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张庆闯 , 赵亚军 , 段剑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黄彦彬 , 陈新平 , 王耀辉 , 孟宪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拱圈式微型钢管桩的隔离桩体系及其构建方法,于既有构筑物与新建隧道之间施作拱圈式分布的钢管桩;钢管桩布置有两排,深入新建隧道拱底以下,一排与新建隧道纵向平行布置,另一排呈弧形布置。本发明利用隔离桩与拱圈式系梁的围闭效应,提高隔离桩自身抗弯强度,同时通过压力注浆加固桩周土体,充分调动围闭土体的强度,使微型隔离桩、围闭土体与刚性系梁形成一个受力耦合结构,基于三角形微型钢管桩与桩间加固土为基本单元的承载体系,可最大程度削弱由于隧道穿越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对既有构筑物的不利影响;布桩形式灵活,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耦合桩的空间布置限制因素少,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应性高,具有较高的工程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128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11980.6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替换桩芯的预制相变混凝土能量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制作预制能量桩的模具,可替换桩芯的预制相变能量桩系统。其中可替换桩芯的预制相变能量桩系统还包括相变混凝土、钢筋笼和外部不锈钢管组成的预制相变混凝土管桩、内部的聚乙烯管和换热管组成的可替换的桩芯、冷热循环系统及温度位移监测系统。该发明中的相变混凝土通过掺和相变骨料通过相态变化进行储存和释放能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储能能力。根据温度位移监测系统监测桩身周围的温度和桩端位移变化,并根据其数据判断是否更换桩芯。该发明节约能源,成本简单,易于安装,适用性强,有较好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2846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687383.X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设备及方法。现有监测方法存在需要开挖布点、实施难度大、测量误差大等问题。本发明将一个连接有阵列式柔性三维变形传感器的张拉装置置入上游管道检修井内;张拉装置在被测量管道内随水流移动到下游管道检修井内,并将传感器带入被测量管道;在下游管道检修井内置入另一个张拉装置,与阵列式柔性三维变形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启动两个张拉装置,令阵列式柔性三维变形传感器绷直并紧贴被测量管道的底部;利用阵列式柔性三维变形传感器测得管道对应轴与重力方向夹角。本发明在管道内放置测量设备直接进行管道变形测量,无需在管道上方开挖窨井和放置抱箍,避免人工测量和测点布置不准确而产生的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7870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4615.8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的变形监测系统,涉及机器视觉监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用于位移至预设的第一位置,以监测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测点,得到第一测点的第一监测信息,以及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的位置信息和倾角信息;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还用于根据第一监测信息、位置信息和倾角信息,得到第一测点的第二监测信息;目标控制点机器视觉仪用于监测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得到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的姿态信息;监测终端用于根据第二监测信息和姿态信息,得到第一测点的变形信息。本申请的系统,解决了为扩大监测范围,通常会布置多台固定式机器视觉仪或定点旋转式机器视觉仪,导致监测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2785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00731.6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层式可挠盾构管片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基础层、变形层和弹性层,其中,所述弹性层包括多个六边形单元块,且每个所述六边形单元块沿垂直于轴心所在的方向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六边形单元块在隧道纵深方向上用钢绞线连接,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分离,所有所述六边形单元块均与所述变形层呈间隙配合。本发明的三层式可挠盾构管片结构可应对复杂的地质变化形态,达到了在地质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时,保障隧道管片不被破坏、能够在要求时间内继续使用的目的,提高了盾构隧道整体工程安全性,保障了人民财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63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48557.8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蜂窝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及施工方法,该节点包括:下预制柱、上预制柱、蜂窝型钢、横向连接型钢和竖向拼接钢板;所述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上下对接,蜂窝型钢设置于其中心,四周还设置有螺旋箍筋,沿螺旋箍筋的四周纵向设置有四根纵筋,纵筋上等间距套设有矩形箍筋,预制柱的其余部分被混凝土填充;所述横向连接型钢固定于下预制柱上端位置的蜂窝型钢的左右两端。该施工方法中,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均在工厂预制并采用蒸压养护,施工现场仅需将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拼接并用螺栓连接后浇筑混凝土封口。本发明结构性能的提升,建筑空间利用率提升、经济效益好,施工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6294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7655.4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需求流量调节的水箱式能量桩系统及施工方法。所述能量桩系统,包括导热液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包括承台及多个能量桩,所述能量桩设置在承台下方地底,多个能量桩之间通过输水管网连通,且分别连接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处设置有控制系统,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组成导热液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循环回路,两两之间设置有水泵,循环回路内为导热液体。本发明采用水箱代替导热管与桩壁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平衡桩身上下温差,提高能量桩使用寿命,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安装方便,易于控制,便于检修,节约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23698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28867.0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张庆闯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赵亚军 , 段建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王耀辉 , 陈新平 , 孟宪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有效控制初支钢架竖向位移的锁脚体系及其构建方法,格栅钢架的钢架连接节点包括连接钢板、钢套筒与L型钢板;L型钢板用于格栅钢架连接并为连接钢板固定提供条件,钢套筒顶端位于圆孔L型钢板竖板的圆孔内,底端焊接固定于连接钢板圆孔处,为锁脚锚杆的打设提供定位与导向作用。本发明基于“先定位,后导向”的新型锁脚锚杆打设方式,不但确保锁脚锚杆与格栅钢架之间形成了可靠连接,而且可最大程度实现锁脚锚杆打设期间降低对地层的扰动,满足隧道下部开挖时,上部悬空的格栅钢架可通过锁脚锚杆进行有效锁定,进而严格控制上部钢架的竖向位移,实现隧道的安全开挖与地层的稳定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