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72800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0752725.1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飞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发射线圈和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输出端通过地面馈线连接,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接收电源输入,并将电能输送至弹上设备;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接收弹上装备的反馈信息,并执行对应操作;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输入端与接收线圈通过弹上馈线连接,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输出端与弹上电池连接;接收线圈接收发射线圈输送的电能,并通过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将高频交流电变换为电池需要的直流电压,并将反馈信息发送至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本发明取消了弹/箭地充电电缆连接,通过磁场耦合方式完成弹上锂电池的非接触充电和通信,消除了由于口盖开合造成的多重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56558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023697.5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任亮 , 苏汉生 , 肖振 , 蒋海 , 李彬 , 艾炜 , 施睿 , 袁延荣 , 郭心怡 , 孙冬雪 , 邱长泉 , 叶威 , 李瑾 , 刘箭言 , 高檗 , 潘明健 , 刘涛 , 韩天宇 , 张蕊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环境下的数据自毁方法,步骤包括:存储器在飞行过程中实时存储飞行数据,将数据依次存储在Flash芯片的多个存储单元中;当存储器收到外部传输的两路冗余自毁信号时,当存储器判别至少一路自毁信号有效,存储器开始执行数据自毁;单个Flash芯片包括两个独立的CE信号,为CE1信号和CE2信号,CE1信号和CE2信号各对应两个逻辑单元LUN1和LUN2,每个逻辑单元包括多个存储单元;物理擦除时,同时对CE1信号和CE2信号各自的逻辑单元LUN1进行并行擦除。本发明采用两路冗余接收的方式,提高了自毁指令接收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727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429818.X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刘箭言 , 潘明健 , 王亨 , 张伯炜 , 李少伟 , 郭心怡 , 潘宇 , 兰敬辉 , 王琳 , 张志龙 , 武春飞 , 吴晓蕊 , 薛志超 , 赵良 , 孙精华 , 李元超 , 李萌萌
IPC: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订描述方法和基于装订参数链表的无线指令控制方法,属于测控通信技术领域,装订描述方法包括定义节点、编写节点描述符、生成描述符列表;定义节点为T型节点,每个节点包括时序指针和端口指针;根据每个指令需要的输出码流关系编写每个节点描述符;根据时序动作关系配置每个节点的时序指针和端口指针,生成描述符列表。无线指令控制方法包括:将指令关系分解为多个指令码流的组合;将所有指令码内容依次排列到成指令数据区;将码流时序关系逐个转换成描述符,最后将所有描述符生成列表;配置时序指针;配置端口指针;进行参数装订;解析并恢复链表关系。解决了现有无线测发控系统通用性差、指令实时性不高、保密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2495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967236.7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火箭无线测发的智能化无线发控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部,用于对第二控制部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并接收所述第二控制部的第一反馈数据;第二控制部,用于基于接收的第一控制指令智能化配置第二控制指令集,并基于第二控制指令集配置数据将第二控制指令集中的第二控制指令按照配置规则发送传输到第一指令执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还用于接收第一指令执行控制部反馈的第二反馈数据并对所述第二反馈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判断所述第一指令执行控制部执行第一控制指令是否异常。本发明通过第二控制部实现智能化控制发控指令的生成、执行、执行结果的自动分析,有效提高无线发控的可靠性和发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55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482271.0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速率高码率全数字并行基带通信编码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基于时域并行调制结构,设计了高速并行可变速率调制架构,包含串并转换、符号映射、取反、数据重排、并串转换等过程。本发明旨在为无线测发控系统提供一种高速、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无线测发控数据的压缩、帧格式编排、编码、调制、功率放大等操作,实现弹上地面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83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61897.4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任务的遥外安一体化综合测控站,包括:射频前端组合模块,用于对下行射频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对上行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后整带发射;射频矩阵单元,用于对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功率均衡和分路处理,以及对安控射频信号和上行外测射频信号进行合路处理得到上行射频信号;综合处理终端,用于对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遥测信号和下行外测信号,以及对安控指令和上行外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安控射频信号和上行外测射频信号。通过本发明实现了遥测、外测和安控等天线和信道设备的一体化和综合化设计,减少了设备数量,压缩了设备体积,实现了对飞行器进行不同体制遥测、外测和安控等功能的综合测试、性能评价和安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187631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556750.X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4R20/02
Abstract: 一种控制系统的时间对齐方法及系统,时统输出设备用于同时向飞行器计算机、卫星接收机、惯组输出时统信号;卫星接收机根据预定时间间隔向飞行器计算机和惯组发送对时信息,飞行器计算机和惯组均根据授时信息有效性信息判断卫星授时信息是否有效,如果卫星授时信息有效,飞行器计算机和惯组均根据当前时刻卫星授时信息和0时刻卫星授时信息计算飞行器上卫星相对计时时间;根据飞行器计算机的计时时间或惯组的计时时间,与,飞行器上卫星相对计时时间相差,对飞行器计算机的计时时间、惯组的计时时间进行选择性修正,以保证系统时间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属于飞行器控制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80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73458.6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2J5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舱内无线供电装置,包括原级电能变换模块、原边谐振网络模块、副边谐振网络模块以及次级电能变换模块;原级电能变换模块将输入工频交流电变换为高频交流电,高频交流电在原边谐振网络模块中激发出高频交变磁场;副边谐振网络模块接收高频交变磁场,从高频交变磁场中感应出同频电流,提供给次级电能变换模块;次级电能变换模块将高频交流电变换为负载需要的直流电压,提供给后级负载。本发明的装置基于电磁耦合原理实现,可实现飞行器内部电能无线供给,大幅度降低飞行器内部电线电缆的复杂程度,提升飞行器组装效率,有效降低飞行器非载荷设备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05538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760665.8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速率自适应无线数据分包传输方法和系统,属于测控通信技术领域,包含无线数据通信速率自适应方法、无线数据分包传输方法与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无线数据通信速率自适应方法能够根据当前信道的实时状态,在充分考虑冲突的情况下,改变收发双方的通信数率,保证系统吞吐量,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无线数据分包传输方法在不改变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满足突发的大数据传输需求,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为飞行器无线测试与发射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持,提高飞行器测试与发射的灵活性、适应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05069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719383.3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42B15/01
Abstract: 一种小型化高可靠弹载无线发射控制器,包括滤波模块、射频收发模块A、射频收发模块B、数据处理模块及接口模块,射频收发模块A和射频收发模块B互为备份,均包含两个通信频段,每个通信频段有八个通信点频,任一工作时刻,射频收发模块A有两个工作点频,且两个工作点频分别位于两个通信频段,射频收发模块B与射频收发模块A工作点频相同。每台弹载无线发射控制器设置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D字,装订在数据处理模块中。本发明解决了导弹/火箭载控制设备有线连接方式系统复杂的问题,为导弹快速进行发射流程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频率感知、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方式保证了弹地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