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61531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328200.6
申请日:2011-10-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5H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放电等离子体领域,涉及一种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确切讲是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等离子体产生腔体、真空装置和等离子电源;等离子体产生腔体包括筒状腔体、网状放电电极,网状放电电极为外径小于筒状腔体内径的空心圆状网状体,通过绝缘支撑将网状放电电极与筒状腔体连接为同心圆结构,观察窗和活页窗连接固定在筒状腔体两端,可用于研究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影响。它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复性好、误差低可持续的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361531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328200.6
申请日:2011-10-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5H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放电等离子体领域,涉及一种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确切讲是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等离子体产生腔体、真空装置和等离子电源;等离子体产生腔体包括筒状腔体、网状放电电极,网状放电电极为外径小于筒状腔体内径的空心圆状网状体,通过绝缘支撑将网状放电电极与筒状腔体连接为同心圆结构,观察窗和活页窗连接固定在筒状腔体两端,可用于研究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影响。它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复性好、误差低可持续的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488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0038366.2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琳 , 张晶莹 , 徐春铃 , 王锦涛 , 曹轶 , 窦小明 , 潘明健 , 付秋军 , 刘箭言 , 贾现谱 , 隗同坤 , 孙精华 , 李峥 , 林萌 , 孙建 , 崔同锴 , 艾炜 , 曹娟娟 , 赵佳媚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时间同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飞行器设备间动态时间同步的双冗余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飞行器中用于获取卫星UTC时间的飞行器内部信息获取设备以及用于获取UTC授时卫星传输信息的信息综合融合计算设备;还包括控制执行设备以及飞行器信息检测设备;所述飞行器内部信息获取设备获取的卫星UTC时间同步至信息综合融合计算设备、控制执行设备以及飞行器信息检测设备。本发明采用卫星UTC时间校验的方式对飞行器上同源时间信息的准确性与正确性进行校验,同时当主时钟出现问题或时间信息出现问题时,飞行器其他设备可迅速切换至自身时钟继续计时,提高了飞行器计时系统的容错度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6558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023697.5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任亮 , 苏汉生 , 肖振 , 蒋海 , 李彬 , 艾炜 , 施睿 , 袁延荣 , 郭心怡 , 孙冬雪 , 邱长泉 , 叶威 , 李瑾 , 刘箭言 , 高檗 , 潘明健 , 刘涛 , 韩天宇 , 张蕊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环境下的数据自毁方法,步骤包括:存储器在飞行过程中实时存储飞行数据,将数据依次存储在Flash芯片的多个存储单元中;当存储器收到外部传输的两路冗余自毁信号时,当存储器判别至少一路自毁信号有效,存储器开始执行数据自毁;单个Flash芯片包括两个独立的CE信号,为CE1信号和CE2信号,CE1信号和CE2信号各对应两个逻辑单元LUN1和LUN2,每个逻辑单元包括多个存储单元;物理擦除时,同时对CE1信号和CE2信号各自的逻辑单元LUN1进行并行擦除。本发明采用两路冗余接收的方式,提高了自毁指令接收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6686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31236.8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苏汉生 , 任亮 , 阎君 , 朱广生 , 肖振 , 李彬 , 徐玮 , 艾炜 , 陈勇 , 张伯炜 , 杨亮 , 张晋 , 杨志涛 , 张明振 , 潘宇 , 秦永强 , 张发聪 , 薛志超 , 姚承照 , 李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飞行的码率自适应调整通信方法,变更共有三种方式:指令变更、地理位置变更和时间备保变更,其中指令变更速率为主方式,地理位置变更和时间备保变更为辅助方式。指令变更方式通过天基链路或地基链路执行,变更指令中包含变更时间、覆盖时长等参数,飞行器测控系统根据变更指令自动计算并实施码率变更。在指令变更失效时,飞行器测控系统按照事先装订的变帧门限实施地理位置变更或时间备保变更。本发明针对飞行器飞行过程中不同区域测控保障能力的局限性和难点,实现了飞行器遥测传输码速率实时动态变更,解决了不同飞行状态下飞行器可靠测控通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887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38366.2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琳 , 张晶莹 , 徐春铃 , 王锦涛 , 曹轶 , 窦小明 , 潘明健 , 付秋军 , 刘箭言 , 贾现谱 , 隗同坤 , 孙精华 , 李峥 , 林萌 , 孙建 , 崔同锴 , 艾炜 , 曹娟娟 , 赵佳媚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时间同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飞行器设备间动态时间同步的双冗余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飞行器中用于获取卫星UTC时间的飞行器内部信息获取设备以及用于获取UTC授时卫星传输信息的信息综合融合计算设备;还包括控制执行设备以及飞行器信息检测设备;所述飞行器内部信息获取设备获取的卫星UTC时间同步至信息综合融合计算设备、控制执行设备以及飞行器信息检测设备。本发明采用卫星UTC时间校验的方式对飞行器上同源时间信息的准确性与正确性进行校验,同时当主时钟出现问题或时间信息出现问题时,飞行器其他设备可迅速切换至自身时钟继续计时,提高了飞行器计时系统的容错度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36200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637382.2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电偶传感器的温度测量通路地面测试方法,所述温度测量通路采用热电偶传感器热端测量被测部位的温度,并通过地面测试设备显示,该方法为:(1)、连接温度测量通路;(2)、将专用加温装置放置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端测试部位,保持加温装置的温度恒定为预设的温度T;(3)、连续监测被测部位温度一定时间,并判断温度测量值Tr与预设值T之差是否在预设的范围内,如果是,则判定温度测量通路正常,否则,判定温度测量通路不正常。该方法解决了飞行器上测量系统进行地面测试时,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无电压输出造成的传感器和变换器间的通路无法被测试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8867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51743.7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邱长泉 , 陈勇 , 薛志超 , 张艳溶 , 袁延荣 , 施睿 , 郭心怡 , 罗晓宇 , 庄传刚 , 贾现普 , 滕迪 , 李少伟 , 张凡 , 艾炜 , 李彬 , 陈燕扬 , 王斌
IPC: H04B7/1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18506
Abstract: 通用高效实时准实时遥测数据处理平台,涉及航空航天、遥测遥控数据处理领域;包括传输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层;传输层接收外部飞行器无线检测站传来的遥测数据,转换为遥测数据流,并传输至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对遥测数据流进行校验,当遥测数据流为完整全帧时,将全帧遥测数据流发送至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接收数据访问层传来的全帧遥测数据流,并根据数据访问层中配置参数对全帧遥测数据流进行解析,将各遥测数据转换为遥测数据物理量,并将遥测数据物理量发送至应用层;应用层:接收业务逻辑层的数据解析模块传来的遥测数据物理量,并进行显示。本发明缩短软件研制周期,提高数据处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69009.2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金磊 , 王琳 , 徐春铃 , 张晶莹 , 李昊 , 巩英辉 , 潘明健 , 贾现普 , 黄俊凯 , 潘宇 , 付秋军 , 刘箭言 , 曹娟娟 , 艾炜 , 王医民 , 刘宇航 , 苏立超 , 王莉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杆臂补偿及双天线融合定位失锁验证设备及方法,通过工装将惯组固定在滚筒内部,使得惯组坐标轴与滚筒轴重合,按照不同滚筒旋转角度与角速度,针对空中可能出现的飞行器滚转、云层厚薄不均所导致双卫导天线融合后卫导接收机收星状况不佳等情况,在地面预先考虑和设计,并给出不同的测试处理方法,在保证卫导接收机正常收星的前提下,考察杆臂补偿前后对于导航精度的影响;摸底卫星信号失锁的门槛阈值,兼顾惯组控制算法的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便于飞行器实际飞行过程中,惯组能正常接收卫星信号实现组合导航策略输出预估导航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5001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0462118.4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H04B7/185 , H04B10/11 , H04B17/318 , H04B17/345 , H04B17/391 , G01R29/08
Abstract: 一种高超飞行器通信黑障现象预示方法,通过对飞行器在不同状态下的气动热分析结果和测控通信系统的电磁信号参数得到信号衰减系数,并根据某一状态的衰减系数分布计算该状态的总衰减值,利用预设通信链路余量与总衰减量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会出现通信黑障现象,该预示方法计算精度高,能够准确可靠预示通信黑障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