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61531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328200.6
申请日:2011-10-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5H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放电等离子体领域,涉及一种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确切讲是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等离子体产生腔体、真空装置和等离子电源;等离子体产生腔体包括筒状腔体、网状放电电极,网状放电电极为外径小于筒状腔体内径的空心圆状网状体,通过绝缘支撑将网状放电电极与筒状腔体连接为同心圆结构,观察窗和活页窗连接固定在筒状腔体两端,可用于研究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影响。它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复性好、误差低可持续的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361531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328200.6
申请日:2011-10-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5H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放电等离子体领域,涉及一种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确切讲是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等离子体产生腔体、真空装置和等离子电源;等离子体产生腔体包括筒状腔体、网状放电电极,网状放电电极为外径小于筒状腔体内径的空心圆状网状体,通过绝缘支撑将网状放电电极与筒状腔体连接为同心圆结构,观察窗和活页窗连接固定在筒状腔体两端,可用于研究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影响。它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复性好、误差低可持续的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09772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164344.0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曹晶莹 , 张宁宁 , 肖文 , 唐毛 , 谢佳 , 杨明 , 刘明 , 杨丁 , 胡东飞 , 葛亚杰 , 张敏刚 , 王兰松 , 高兴 , 秦小丽 , 陈默 , 余卓阳 , 赵良 , 孙精华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主感知与智能机动飞行试验的自适应弹道设计方法,属于武器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雷达感知装置/光学感知装置的安装位置,确定各探测距离及探测角度的求解模型,明确探测器坐标系定义,通过分析试验飞行器搭载的感知装置与地面雷达/目标火箭的时空关系,确定探测距离及探测角度的求解模型;飞行试验按照先雷达感知试验、后光学感知机动试验的顺序开展,将试验飞行器弹道分为两段:雷达感知飞行段和光学感知机动飞行段;根据飞行试验目的,设计试验飞行器的飞行程序及程序角,在总射程的约束条件下,通过优化求解得到试验飞行器的弹道程序角剖面参数。实现了一发飞行试验同时满足对地面雷达及目标火箭的探测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8644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71914.3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频压力传感器测量高速边界层扰动波的布置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取飞行器的层流流场;S2:辨识飞行器层流流场的边界层参数,获取边界层外缘速度分布;S3:根据边界层外缘速度分布,获取边界层外缘流线,沿外缘流线方向布置高频压力传感器。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布置的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量出高速边界层内扰动波的发展演化,为流动稳定性分析与转捩预示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撑,提升转捩预示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214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48755.8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降低翼舱体连接处气动加热尾翼局部外形优化方法及结构,所述尾翼的底部并非全部与舱体相连,尾翼前端连接处向后一定距离被切去后,底部呈台阶状,使尾翼前缘底部与飞行器舱体表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间隙下方为舱体壁面,上方为平整的翼底面,该底面垂直于翼的纵向对称面,平行于飞行器轴向。本发明在保证飞行器气动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有效降低舱体‑尾翼前缘连接处热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80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52725.1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飞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发射线圈和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输出端通过地面馈线连接,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接收电源输入,并将电能输送至弹上设备;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接收弹上装备的反馈信息,并执行对应操作;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输入端与接收线圈通过弹上馈线连接,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输出端与弹上电池连接;接收线圈接收发射线圈输送的电能,并通过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将高频交流电变换为电池需要的直流电压,并将反馈信息发送至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本发明取消了弹/箭地充电电缆连接,通过磁场耦合方式完成弹上锂电池的非接触充电和通信,消除了由于口盖开合造成的多重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07104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74457.3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8C17/02
Abstract: 一种无线发控遥测数据传输一体化系统,包括弹上设备分系统、地面设备分系统,在取缔弹地或箭地脱插有线连接的基础上,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完成导弹或火箭的发射前供配电控制、测试数据传输、状态监测以及发射控制等功能,解决了传统无线发射控制系统功能、性能不能满足综合测试及发射点火任务的问题,能够继承遥测数据传输功能,改进了地面电气系统设计,优化了弹上或箭上传统电缆网规模,实现对地面测试系统架构的优化,实现了无线测发控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快速、可靠的测试或发射。
-
公开(公告)号:CN116403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33861.3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泓洋 , 樊奇林 , 王宜轩 , 李韶光 , 陈峰 , 袁江波 , 张雪 , 潘宇 , 王莉 , 李萌萌 , 许伟 , 赵良 , 谢放 , 余卓阳 , 崔颖函 , 梁伟栋 , 王琳 , 张晶莹 , 李金磊 , 李昊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多光谱感知及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实现对目标的多光谱测量,将不同光谱的信息通过多元信息融合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获取目标多光谱信息,并赋予光谱信息置信度,实现多元信息融合,提升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及鲁棒性,解决乏信息融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6543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218119.2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武春飞 , 潘明健 , 薛志超 , 蒋海 , 王亨 , 刘箭言 , 张伯炜 , 兰敬辉 , 潘宇 , 车雯 , 赵良 , 王永海 , 孙精华 , 白金泽 , 谢放 , 许伟 , 苏立超 , 李元超 , 李萌萌 , 樊奇林 , 陈默 , 王建宏 , 张雪 , 方传波
IPC: H04L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普勒频偏及多普勒频偏加速度联合估计方法,属于数据链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平方去调制、二维搜索频偏及加速度、频偏及加速度补偿和解调判读。本发明集成了接收信号平方去除调制信息、本地chip信号与接收信号匹配、频域搜索频偏、DDS补偿、相位补偿等功能,实现了对突发信号的频偏、频偏加速度和相位的快速补偿,大大提升了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载波同步所需的时间,使具备良好抗截获性能的突发信号能够适用于数据链系统,同时提高了系统对大频偏和高频偏加速度的适应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实现突发信号的快速开环载波同步的问题,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6215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38473.7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C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腹鳍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将腹鳍分成前后两段,前段腹鳍提前安装,后段腹鳍先不安装等到方向舵安装完毕后,再通过外部连接形式安装腹鳍后段。前段腹鳍通过模压石英/酚醛材料和腹鳍金属芯整体成型,即确保了腹鳍结构表面耐高温又保证腹鳍结构自身强度满足飞行条件,同时腹鳍金属芯底面连接孔可保证腹鳍结构和舱体连接的可靠性,后段腹鳍为模压石英/酚醛材料整体成型。前后两段腹鳍通过模压石英酚醛螺栓连接,完全可以在舱体外部操作完成,不受舱内空间的影响。规避了产品装配形式对腹鳍和空气舵的外形约束,提高了飞行器气动和控制特性,提升飞行器综合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