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级别低碳钢的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517388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494400.0

    申请日:2018-05-22

    Abstract: 一种高级别低碳钢生产工艺,采用铁水预处理—转炉—钢包一次脱碳—钢包二次脱碳—钢包炉精炼—RH炉脱气—连铸工艺步骤。铁水预处理降低铁水[S],采用低硫废钢,降低转炉出钢[S];转炉适当低拉碳,出钢0~4min和出钢结束后,大氩气搅拌,促进[C]-[O]反应,降低钢水[C],实现钢包一次脱碳;进钢包炉后立即升温到钢包炉出站目标温度,再次大氩气搅拌,再次促进[C]-[O]反应,再次降低钢水[C],即钢包二次脱碳;进RH炉真空脱碳并进行成分微调;最后上连铸浇注。该工艺工艺流程少、生产周期短、生产组织难度小、成品[C]命中率高、金属损失少、合金收得率高、能源介质和耐材消耗低等。可实现高级别低碳钢低成本的连续稳定生产。

    一种超低磷模铸钢的冶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86694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513109.4

    申请日:2016-07-04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超低磷模铸钢的冶炼方法,转炉按常规钢种的冶炼工艺进行操作,转炉终点对氧和磷进行适当控制,转炉出钢过程加入适量的合适渣料,不加脱氧合金,也不进行合金化,以保证钢水在钢包中合适的氧含量,出钢不允许下渣。出钢完毕,在钢包中对钢液进行脱磷操作,脱磷操作结束后再对钢包进行扒除脱磷渣操作,此时钢中的磷含量可达到≤0.0025%,然后将钢包吊到精炼工位进行精炼操作,得到磷含量≤0.004%的超低磷钢。

    一种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5800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210429944.1

    申请日:2012-11-01

    Abstract: 一种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采用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加速冷却→热处理,其特点在于:钢的质量百分组成为=0.23~0.26,Si=0.65~0.75,Mn=1.40~1.50,P≤0.015,S≤0.010,Al=0.03~0.06,Nb=0.02~0.03,V=0.055~0.065,Ti=0.035~0.050,Mo=0.25~0.35,B=0.0017~0.0022。钢板成分设计简洁,没有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降低了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成本;钢板成分中加入Ti,改善了钢板的焊接性能;钢板经Q+P处理后组织为超细板条马氏体+纳米级板条残余奥氏体及沉淀出的复杂碳化物,钢板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性能优于双相钢、TRIP钢及一般马氏体型钢;钢板经辊式淬火机淬火后,板型良好;工序简单、工艺易实现,解决了传统淬火、回火不能生产超高强钢板的难题,实现了1400MPa级超高强钢板的批量生产。

    一种超低磷钢的转炉冶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3145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84324.8

    申请日:2012-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一种超低磷钢的转炉冶炼方法。通过采用双渣法操作,对转炉吹炼前期渣料的加入量及钢水温度进行控制,得到碱度较高、流动性较好、渣量较大的转炉炉渣,同时采用较强的底吹氩搅拌,加快钢液脱磷反应的进行及脱磷产物向炉渣中转移,从而进一步促进脱磷反应的进行,前期吹炼结束后倒掉一半以上的前期渣,然后加入第二批渣料进行重新造渣。在吹炼后期的吹氧脱碳使钢液温度升高,炉渣变得很稀,出钢过程容易下渣,因此在出钢前采用稠渣操作,避免出钢过程下较多的渣,减少钢液在炉外精炼过程的回磷,成品钢中的P≤0.005%。

    一种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5804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30131.4

    申请日:2012-11-01

    Abstract: 一种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采用工艺路线为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加速冷却→热处理。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30~0.33,Si=0.80~1.20,Mn=1.60~1.80,P≤0.015,S≤0.010,Alt≤0.020,Nb=0.02~0.03,V=0.055~0.065,Ti=0.045~0.060,Mo=0.55~0.65,B=0.0017~0.0022。钢板成分设计简洁,没有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降低了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成本;采用Ti氧化物冶金技术,改善了钢板的焊接性能;钢板经Q+P处理后组织为超细板条马氏体+纳米级板条残余奥氏体及沉淀出的复杂碳化物,钢板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性能优于双相钢、TRIP钢及一般马氏体型钢;钢板经辊式淬火机淬火后,板型良好;工序简单、工艺易实现,解决了传统淬火、回火不能生产超高强钢板的难题,实现1800MPa级超高强钢板的批量生产。

    一种耐磨钢板的生产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63859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110358240.5

    申请日:2011-11-14

    Abstract: 一种耐磨钢板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15~0.20,Si=0.4~0.7,Mn=0.7~1.50,P≤0.020,S≤0.010,Ti=0.020~0.10,B=0.0005~0.0020,Nb=0.010~0.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的生产工艺路线:铁水脱硫→转炉冶炼→精炼→连铸→轧制→Q-P处理。本发明耐磨钢成分设计采用C-Si-Mn-Nb-Ti成分体系,Nb、Ti微合金处理,加入B提高钢的淬透性,辅以合适热处理工艺保证钢板有优良的塑性及韧性,其冲击功提高一倍以上;热处理采用Q-P工艺,形成板条马氏体+板条残余奥氏体(5%~10%)及析出50~100nm碳化物复合组织,保证了组织细小、均匀,同时钢板具有优良的强韧性配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