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10MPa高强度高韧性厚钢板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81784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79823.4

    申请日:2011-03-31

    Abstract: 一种610MPa高强度高韧性厚钢板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C:0.03~0.10%,Si:0.10~0.50%,Mn:1.00~1.80%,Ti:0.010~0.030%,Nb:0.02~0.09%,Cu:0.10~0.50%,Ni:0.15~0.60%,Mo:0.15~0.60%,余量为Fe。本发明采用控轧控冷工艺控制技术,优点在于采用低碳成分,利用Mo、Ni等元素提高淬火性,Nb、V、Ti等元素细化晶粒,经本发明生产的钢板较同等级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大幅改善:轧态钢板抗拉强度≥610MPa,屈服强度≥490MPa,延伸率≥19%,钢板厚度1/4处-60℃低温冲击功均值≥200J,钢板厚度1/2处-60℃低温冲击功均值≥100J,制备钢板厚度50~60mm,钢板焊接适应性良好,微观组织为板条、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铁素体。

    一种高拉碳法生产高碳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3578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710118111.2

    申请日:2007-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拉碳法生产高碳钢的方法,尤其是转炉采用单渣法生产高碳钢时高拉碳出钢的冶炼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根据出钢温度要求,按照一定的铁水比向转炉内装入铁水和废钢;②转炉以3.1~3.4Nm3/min/t的供氧强度吹炼;③向转炉内加入活性石灰、矿石造渣剂;④采用恒流量变枪位的供氧制度,转炉吹炼全程采用较高枪位,开吹到结束采用逐段降枪的枪位制度;⑤在总吹炼氧耗的70%~85%内,多批少量加入矿石和萤石;⑥转炉吹炼结束,转炉倒炉倒渣、测温、取样;⑦转炉出钢。本发明的冶炼方法,转炉吹炼时间短,炉渣活跃,可以满足钢水高拉碳条件下的去磷效果,实现高拉碳出钢。

    一种低磷钢水冶炼方法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63068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3254.4

    申请日:2008-09-28

    Abstract: 一种低碳钢转炉低磷钢水冶炼方法,属于冶金行业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工艺为:利用双渣方法,通过控制入炉铁水、废钢、头批渣和二批渣的造渣剂等的用量以及底吹、拉碳和终点控制来实现低碳低磷钢水的冶炼。转炉入炉金属料中铁水和废钢重量所占比例分别在82%-86%和14%-18%,头批渣和二批渣碱度分别控制在1.8-2.2和4.0-5.0,造头批渣时钢水温度控制在1320-1370℃,拉碳时钢水温度控制在1650-1670℃、钢水碳含量在0.035-0.045%,补吹后转炉终点碳含量可在0.02-0.04%、钢水磷含量可控制在50ppm以下。

    一种转炉脱磷预处理与少渣脱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1622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093659.5

    申请日:2009-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脱磷预处理与少渣脱碳的方法,属于转炉炼钢领域,主要涉及在同一转炉或在不同转炉内进行脱磷预处理与少渣脱碳,采用顶吹氧气与底吹氮、氩工艺。在脱磷期使用低熔点脱磷剂。脱磷期顶吹采用低流量控制,通过加大矿石加入量,减少废钢装入量,结束温度控制在1350℃-1400℃左右,在短期内将碳含量控制在2.8%-3.2%左右,脱碳期采用正常顶吹供气流量即可满足周期要求,脱碳结束温度控制在1650℃-1720℃左右,采用此种创新工艺,可以使脱磷周期与脱碳期周期相匹配。达到经济、高效、深脱磷目的。

    韧性优良的大壁厚X70站场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24688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091182.7

    申请日:2009-08-14

    Abstract: 一种韧性优良的大壁厚X70站场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于低碳结构钢生产技术领域。板坯化学成分为C:0.03~0.09%,Si:0.01~0.30%,Mn:1.40~1.85%,P:≤0.015%,S:≤0.004%,Alt:0.01~0.06%,N:≤0.008%,H:≤0.0002%,Ti:0.008~0.02%,Nb:0.03~0.10%,Mo:0.01~0.30%,还含有Cu:0.00~0.30%、Ni:0.00~0.30%、Cr:0.00~0.30%中选择的1~3种,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板坯加热温度为1140~1240℃;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完成第一阶段控制轧制,单道次压下率在10~30%,其终止轧制温度为1000-1080℃;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完成第二阶段的控制轧制,其终止轧制温度为770~830℃范围;再以10~30℃/s的速度冷却至440~580℃。优点在于,该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低温韧性。

    中间包控流效果的数模评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96581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088139.5

    申请日:2009-07-03

    Abstract: 一种中间包控流效果的数模评判方法,是采用数值技术模拟跟踪示踪剂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的特征值来判断中间包包型及控流装置优劣。建立了RTD曲线优劣的评价标准:RTD曲线峰值处无量纲浓度大于1,峰值对应的无量纲时间大于0.75的中间包控流效果较佳。该项技术适用于中间包包型及控流装置优劣的判断,可快速有效地评判中间包冶金效果,对现场中间包包型及控流装置的优化改造起到指导作用。该技术也同样适用于水模实验结果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