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81784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79823.4
申请日:2011-03-31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一种610MPa高强度高韧性厚钢板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C:0.03~0.10%,Si:0.10~0.50%,Mn:1.00~1.80%,Ti:0.010~0.030%,Nb:0.02~0.09%,Cu:0.10~0.50%,Ni:0.15~0.60%,Mo:0.15~0.60%,余量为Fe。本发明采用控轧控冷工艺控制技术,优点在于采用低碳成分,利用Mo、Ni等元素提高淬火性,Nb、V、Ti等元素细化晶粒,经本发明生产的钢板较同等级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大幅改善:轧态钢板抗拉强度≥610MPa,屈服强度≥490MPa,延伸率≥19%,钢板厚度1/4处-60℃低温冲击功均值≥200J,钢板厚度1/2处-60℃低温冲击功均值≥100J,制备钢板厚度50~60mm,钢板焊接适应性良好,微观组织为板条、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铁素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831594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010146875.4
申请日:2010-04-12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一种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06~0.10%,Si:0.10~0.40%,Mn:0.9~1.40%,Ti:0.010~0.030%,V:0.01~0.06%,Cr:0.0~0.40%,Ni:0.10~0.30%,Mo:0.10~0.30%,余量为Fe,成分碳当量要求≤0.45%,生产钢板厚度规格为10~60mm。采用控轧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进行性能控制,优点在于,生产的钢板较同等级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大幅改善:厚度处于10~60mm,屈服强度可稳定达到≥490MPa,抗拉强度可稳定达到60Kg级,-60℃低温冲击功均值稳定达到≥100J,完全能够满足在-60℃的低温环境下对钢板的高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582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244373.2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nventor: 李战军 , 王文军 , 朱志远 , 刘金刚 , 郝宁 , 姜中行 , 蒋海涛 , 刘洋 , 吕延春 , 王彦锋 , 王东柱 , 史志强 , 石树东 , 麻庆申 , 孙硕猛 , 危尚好 , 刘建明 , 陈霞 , 李广双 , 万潇 , 谢翠红 , 杨国伟 , 韦耀环 , 关春阳 , 刘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低碳钢中氮含量的冶炼方法,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工艺特点为:控制转炉冶炼渣量60kg/t钢-120kg/t钢,碱度5-7;圆流出钢、出钢强脱氧,出钢前往钢包底部加入渣料;保证LF炉到站温度,LF炉精炼控制一次加热时间1min-15min,减少增氮;RH真空处理控制提升氩气的流量、真空处理时间≥10min和真空度≤1mbar,真空处理结束向钢包表面均匀撒保温剂;浇铸过程中采用双环缝套管和3mm-7mm垫圈,使用氩封保护,向钢液面加入覆盖剂,整个浇铸过程中保证钢液面覆盖效果。本发明的优点:可以成功的将高级别低碳钢的氮含量可以控制在30ppm以内,为高级别钢种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连铸坯和钢板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1698897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236594.5
申请日:2009-10-26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出钢后快速造深脱硫白渣的工艺,属于炼钢精炼领域,主要方法是出钢过程中沿着钢流往钢包加入造渣渣系,或者将一部分炉渣提前加入包底,另外一部分沿着钢流加入,出钢过程氩气搅拌,出钢结束后进行渣面脱氧;最终出钢完毕后快速造成能够进行深脱硫的白渣,利用该种快速造白渣技术,可以使LF精炼炉将转炉结束后硫含量在0.020%以下的钢水处理至硫含量为0.001%~0.002%。
-
公开(公告)号:CN101333578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710118111.2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拉碳法生产高碳钢的方法,尤其是转炉采用单渣法生产高碳钢时高拉碳出钢的冶炼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根据出钢温度要求,按照一定的铁水比向转炉内装入铁水和废钢;②转炉以3.1~3.4Nm3/min/t的供氧强度吹炼;③向转炉内加入活性石灰、矿石造渣剂;④采用恒流量变枪位的供氧制度,转炉吹炼全程采用较高枪位,开吹到结束采用逐段降枪的枪位制度;⑤在总吹炼氧耗的70%~85%内,多批少量加入矿石和萤石;⑥转炉吹炼结束,转炉倒炉倒渣、测温、取样;⑦转炉出钢。本发明的冶炼方法,转炉吹炼时间短,炉渣活跃,可以满足钢水高拉碳条件下的去磷效果,实现高拉碳出钢。
-
公开(公告)号:CN101363068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3254.4
申请日:2008-09-28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PC: C21C5/30
Abstract: 一种低碳钢转炉低磷钢水冶炼方法,属于冶金行业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工艺为:利用双渣方法,通过控制入炉铁水、废钢、头批渣和二批渣的造渣剂等的用量以及底吹、拉碳和终点控制来实现低碳低磷钢水的冶炼。转炉入炉金属料中铁水和废钢重量所占比例分别在82%-86%和14%-18%,头批渣和二批渣碱度分别控制在1.8-2.2和4.0-5.0,造头批渣时钢水温度控制在1320-1370℃,拉碳时钢水温度控制在1650-1670℃、钢水碳含量在0.035-0.045%,补吹后转炉终点碳含量可在0.02-0.04%、钢水磷含量可控制在50pp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691622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093659.5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脱磷预处理与少渣脱碳的方法,属于转炉炼钢领域,主要涉及在同一转炉或在不同转炉内进行脱磷预处理与少渣脱碳,采用顶吹氧气与底吹氮、氩工艺。在脱磷期使用低熔点脱磷剂。脱磷期顶吹采用低流量控制,通过加大矿石加入量,减少废钢装入量,结束温度控制在1350℃-1400℃左右,在短期内将碳含量控制在2.8%-3.2%左右,脱碳期采用正常顶吹供气流量即可满足周期要求,脱碳结束温度控制在1650℃-1720℃左右,采用此种创新工艺,可以使脱磷周期与脱碳期周期相匹配。达到经济、高效、深脱磷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624688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091182.7
申请日:2009-08-14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一种韧性优良的大壁厚X70站场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于低碳结构钢生产技术领域。板坯化学成分为C:0.03~0.09%,Si:0.01~0.30%,Mn:1.40~1.85%,P:≤0.015%,S:≤0.004%,Alt:0.01~0.06%,N:≤0.008%,H:≤0.0002%,Ti:0.008~0.02%,Nb:0.03~0.10%,Mo:0.01~0.30%,还含有Cu:0.00~0.30%、Ni:0.00~0.30%、Cr:0.00~0.30%中选择的1~3种,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板坯加热温度为1140~1240℃;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完成第一阶段控制轧制,单道次压下率在10~30%,其终止轧制温度为1000-1080℃;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完成第二阶段的控制轧制,其终止轧制温度为770~830℃范围;再以10~30℃/s的速度冷却至440~580℃。优点在于,该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低温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596581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088139.5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PC: B22D11/18
Abstract: 一种中间包控流效果的数模评判方法,是采用数值技术模拟跟踪示踪剂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的特征值来判断中间包包型及控流装置优劣。建立了RTD曲线优劣的评价标准:RTD曲线峰值处无量纲浓度大于1,峰值对应的无量纲时间大于0.75的中间包控流效果较佳。该项技术适用于中间包包型及控流装置优劣的判断,可快速有效地评判中间包冶金效果,对现场中间包包型及控流装置的优化改造起到指导作用。该技术也同样适用于水模实验结果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1545079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084432.4
申请日:2009-05-15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一种韧性优良的高强度低屈强比X80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属于低碳结构钢生产技术领域。板坯成分为C:0.02~0.08%,Si:0.01~0.35%,Mn:1.40~1.85%,P:≤0.015%,S:≤0.004%,Alt:0.01~0.06%,N:≤0.008%,H:≤0.0002%,Ti:0.008~0.02%,Nb:0.03~ 0.11%,Mo:0.01~0.35%,Ni、Cr、Cu复合添加,且Ni+Cr+Cu≤0.9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板坯加热温度为1120~1220℃;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完成第一阶段控制轧制,单道次压下率在15~30%,其终止轧制温度为960-1080℃;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完成第二阶段的控制轧制,其终止轧制温度为770~830℃范围;再以10~30℃/s的速度冷却至450~580℃。优点在于,该钢板强度高、韧性好、屈强比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