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9837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80015837.3

    申请日:2010-01-19

    Abstract: 电极结构15容纳在框架13和14的连结部中。电极结构15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气体扩散层19和第一气体通路形成部件21。电极结构15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气体扩散层20和第二气体通路形成部件22。隔板23与框架13的表面以及气体通路形成部件21的表面连结。隔板24与框架14的表面以及气体通路形成部件22的表面连结。气体通路形成部件22的平板25与隔板24之间形成有水通路28。水通路28的深度设为小于气体通路形成部件22的气体通路T2之深度的值。经由连通孔29通过毛细管作用将所生成的水从气体通路形成部件22的气体通路T2引入水通路28。通过氧化气体所产生的压力使得水通路28中的生成水移动至水通路28的下游侧。这防止了阴极侧电极催化剂层的腐蚀,并且增进了阳极侧气体通路形成部件的耐用性。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发电效率降低的燃料电池。

    车辆座椅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7448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80161435.1

    申请日:2009-12-21

    Inventor: 日比和宏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构造成倾斜座椅主体,从而可提升座椅主体的前侧,其中可降低座椅主体的落座位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构造成倾斜座椅主体(40)从而可提升座椅主体的前侧,该车辆座椅可包括:座椅主体支承部分(36),座椅主体支承部分支承座椅主体(40);连接机构(50),连接机构将座椅主体(40)连接至座椅主体支承部分(36),从而在座椅主体支承部分(36)上倾斜座椅主体(40)以可提升座椅主体的前侧;以及驱动机构(60),驱动机构设置在座椅主体支承部分(36)的相对于座椅主体(40)水平突出的突出端部(61)与所述座椅主体(40)的外表面之间,且构造成改变座椅主体支承部分(36)的突出端部(61)与座椅主体(40)的外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从而倾斜座椅主体(40)以可提升座椅主体的前侧。

    车门铰链
    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7444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80161961.8

    申请日:2009-09-10

    Inventor: 加藤健二

    Abstract: 能阻碍电流从转轴件(40)流动至滑动衬套(50)的涂层膜(P)形成在转轴件(40)的外周表面(40c)上,包括随滑动衬套(50)其沿转动轴线方向滑动的部分(S2,S3)以及在滑动衬套(50)的露出端周界(53)附近的范围(S4)。因此,即使进行作为车辆主体(M1)防锈措施的ED涂覆,可能会破裂、剥离和脱落的ED涂层膜不存在于转轴件(40)和滑动衬套(50)之间的边界部中;例如,即使当滑动衬套(50)相对于转轴件(40)转动,也不会发生所谓的“涂层不规则性”。对此,车门铰链(10)的转轴件(40)的导电部(S1)设为“3.5mm”,来自阴托架(20)的电流可经由转轴件(40)供给至滑动衬套(50)而没有任何阻抗。

    转动装置和具有转动装置的卷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81877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33663.3

    申请日:2010-06-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D1/12 A61G3/062 B66D1/14

    Abstract: 在单个圆筒形转子由多个马达来转动的转动装置中,便于第一马达侧上的齿轮与转动体侧齿轮的啮合操作以及第二马达侧上的齿轮与马达侧齿轮的啮合操作,以增大将马达等安装到圆筒形转动体上的安装操作的效率。转动装置的支架设置有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引导第一马达(M1)和第二马达(M2)绕圆筒形转动体(32)的轴线相对转动。当第一马达(M1)或第二马达(M2)绕圆筒形转动体(32)的轴线相对于支架从正确的安装位置移出时,第一齿轮(113x)和第二齿轮(123x)与转动体侧齿轮(335a)以及转动体侧齿轮(335b)分别啮合,并在啮合状态下,第一马达(M1)或第二马达(M2)可通过引导机构而引导至正确的安装位置。

    可收纳式车辆用座椅的锁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636295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0780051838.1

    申请日:2007-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366 B60N2/3011 B60N2/3043

    Abstract: 撞销(11)由座椅主体(1)可起倒转动地支撑并且被联接到座椅主体(1),撞销(11)通常被保持在撞销(11)被下倒到沿着座椅主体(1)的形状的位置的转动位置。当座椅主体(1)被移动收纳时,撞销(11)被立起并保持到撞销(11)可以与锁定装置(20)接合并且被锁定装置(20)锁定的转动立起位置。打开弹簧(15)的弹性和橡胶体(17)的弹性允许撞销(11)从撞销(11)被保持在转动立起位置的状态沿正反两个方向的强制转动移位,该打开弹簧(15)和橡胶体(17)被配置在撞销(11)与联接部(12)之间。

    车辆的动力后车门
    7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16659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780033901.9

    申请日:2007-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电动后车门,其由罩部件闭塞使电动后车门的驱动臂与连杆的连结部进出的开口部,使外观性好,并且,在上述连结部穿过时,使其不与罩部件干涉,防止穿过时的异常噪声或罩部件的损伤。在纵长的开口部(50)处,沿其左右纵缘,设置凸缘状的前端缘相互对接的一对罩部件(6a、6b),前述开口部形成于可以使连结部S进出的车门开口(1)的侧缘部,该连结部S使动力后车门的驱动臂(3)与连杆(4)连结,前述动力后车门为,使开闭车门开口(1)的后车门(2)自动地进行开闭驱动。两个罩部件(6a、6b)使其宽度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扩展,使对接位置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开口部(50)的内部侧移动,由被两个罩部件(6a、6b)的扩展部的下缘包围的开口,形成使上述连结部S进出的进出开口(6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