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57217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510004438.8
申请日:2005-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3/0211 , F01L1/022 , F01L1/181 , F01L13/0063 , F01L2001/0535 , F01L2013/0073 , F01L2105/00 , F01L2820/032 , F02B61/02 , F02D9/02 , F02D11/105 , F02D13/0265 , F02D41/006 , F02D2041/002 , F02M26/01 , Y02T10/18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进一步减少低负载区域或低负载以及中负载区域的抽吸动力损失,从而改善燃料消耗性能以及排气净化性能。上述内燃机包括:节气门控制机构;通过控制重叠正时以及非重叠正时来控制内部EGR率的气门特性可变机构;设定发动机功率的要求量的功率设定机构。节气门控制机构控制节气门的开度,使其在直到低负载区域的规定负载为止的第一负载区域中随着操作量的增加在规定负载处全开,并控制节气门使其在超过规定负载的第二负载区域中为全开。气门特性可变机构在整个负载区域对应要求量控制重叠正时或非重叠正时而控制发动机功率,同时控制气门动作特性,使得在规定负载处得到最大的内部EGR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371573C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510004441.X
申请日:2005-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15 , F01L1/022 , F01L1/181 , F01L13/0021 , F01L2001/0476 , F01L2105/00 , F01L2105/02 , F01L2820/032
Abstract: 一种在燃烧室压力低的状态开始打开进气门,以防止或抑制进气反吹,同时抑制由于有效膨胀比下降造成的燃料消耗性能不良的内燃机的气门传动装置。气门传动装置(40)的气门特性改变机构M,通过控制覆盖时间和非覆盖时间,控制内部EGR率。其具有:以凸轮轴(50)为中心摇动连接吸气凸轮的吸气连杆机构和连接排气凸轮(54)的排气连杆机构的控制机构(M3);驱动控制机构(M3)的驱动机构。控制机构(M3),对于在内部EGR率增加方向的驱动机构的同一个驱动量,连接驱动机构和各连杆机构,使由吸气连杆机构形成的进气门(22)的开时的滞后角比由排气连杆机构形成的排气门(23)的闭时的超前角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058332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101210.X
申请日:2004-05-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型车辆,目的是使负荷易于分散、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及便利性。在混合型车辆(1)中,把发动机(2)或马达的至少一方作为动力源,倾斜配置由向马达供电的电池(8a)构成的电池单元(8),使其前侧的一端部接近,后侧的另一端部分开,发动机(2)配置在另一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使发动机(2)和电池单元(8)从侧面看去有一部分重叠。还有,发动机(2)的设置位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Lm)的前侧。
-
公开(公告)号:CN1572643A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200410045879.8
申请日:2004-05-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型车辆,目的是使负荷易于分散、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及便利性。在混合型车辆(1)中,把发动机(2)或马达的至少一方作为动力源,倾斜配置由向马达供电的电池(8a)构成的电池单元(8),使其前侧的一端部接近,后侧的另一端部分开,发动机(2)配置在另一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使发动机(2)和电池单元(8)从侧面看去有一部分重叠。还有,发动机(2)的设置位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Lm)的前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058331B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710101209.7
申请日:2004-05-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型车辆,目的是使负荷易于分散、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及便利性。在混合型车辆(1)中,把发动机(2)或马达的至少一方作为动力源,倾斜配置由向马达供电的电池(8a)构成的电池单元(8),使其前侧的一端部接近,后侧的另一端部分开,发动机(2)配置在另一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使发动机(2)和电池单元(8)从侧面看去有一部分重叠。还有,发动机(2)的设置位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Lm)的前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058331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101209.7
申请日:2004-05-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型车辆,目的是使负荷易于分散、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及便利性。在混合型车辆(1)中,把发动机(2)或马达的至少一方作为动力源,倾斜配置由向马达供电的电池(8a)构成的电池单元(8),使其前侧的一端部接近,后侧的另一端部分开,发动机(2)配置在另一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使发动机(2)和电池单元(8)从侧面看去有一部分重叠。还有,发动机(2)的设置位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Lm)的前侧。
-
公开(公告)号:CN1270915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410042996.9
申请日:2004-06-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4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车。为了在不对悬架或框架增强的情况下有效地得到需要的动力。在具有发动机和电机的混合动力车中,线LM1所示,随着发动机速度Ne增加,第一控制单元逐渐增加电机动力PM,直到发动机速度Ne超过第一转速N1。在发动机速度Ne超过第一转速N1时,随着发动机速度Ne增加,第一控制单元使电机动力PM逐渐降低,从而作为发动机动力PE和电机动力PM之和的合成动力不超过发动机的最大动力PEm。
-
公开(公告)号:CN1596334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03801660.5
申请日:2003-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L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21 , F01L13/0015 , F01L13/0063 , F01L2013/0073 , F01L2105/00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操作装置,其当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最大升程量较小时能够增加负气门重叠期间。该气门操作装置(V)设有进气侧和排气侧特性调节机构(Mi)和(Me),用于调节进气门(7)和排气门(8)的工作特性。每个特性调节机构(Mi)或(Me)具有控制凸轮(14),其与凸轮轴(13)一体转动;电机(30),其使得枢设在凸轮轴(13)上的保持架(15)绕凸轮轴(13)转动;副摇杆(16),其枢设在保持架(15)上并通过控制凸轮(14)而摆动;以及气门凸轮(18),通过保持架(15)和副摇杆(16)的摆动而绕凸轮轴(13)摆动,以使得主摇杆(10)和(11)摆动。电机(30)使得保持架(15)以这样的方式摆动,即,当进气门(7)的最大升程量变小时使得进气门(7)的气门打开定时延迟,并且当排气门(8)的最大升程量变小时使得排气门(8)的气门关闭定时提前。
-
公开(公告)号:CN1499067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02493.1
申请日:2003-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0019 , B01D2259/4558 , B01J23/34 , B01J33/00 , B01J37/0244 , F01P11/00 , F02B61/02 , F02B75/16 , F02F1/06 , F02M27/02 , F02M35/1019 , F02M35/162
Abstract: 一种大气中污染物质处理构造,在设于搭载到车辆的发动机的至少气缸部的空冷用的冷却翅片27a、28a的表面形成处理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的触媒层58。这样,可由车辆的行走时常有效地处理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2C
公开(公告)日:2004-04-14
申请号:CN01124873.4
申请日:2001-08-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P3/02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冷却构造,连通气缸体4的缸孔周围的流路70和气缸盖5的燃烧室周围的流路80,形成冷却流路,通过由罩构件9水密地封闭气缸盖5的流路朝外部的开放部,可将上述冷却流路作为水套,使冷却水循环,构成水冷内燃机,同时,可将上述冷却流路作为空气套,使空气流过,构成空冷内燃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