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大缸径柴油机气缸盖残余应力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78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43791.5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大缸径柴油机气缸盖残余应力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气缸盖材料的J‑C本构模型;利用“生死单元”技术与J‑C本构模型对气缸盖进行多工序的加工工艺仿真分析,得到残余应力仿真值;采用盲孔法得到残余应力的试验值,将试验值与仿真值进行比较,并将误差值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据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切削参数与响应目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得到预测模型;采用预测模型对气缸盖铣、车、镗三种加工工艺的切削参数进行优化,预测得到最小残余应力值与最优切削力;将最优切削力作为边界条件并进行加工工艺仿真分析,得到残余应力值优化下降幅值。本发明大幅降低气缸盖的残余应力。

    一种高精度夹紧升降的管加工压辊式焊接变位机

    公开(公告)号:CN1190573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26372.0

    申请日:2024-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夹紧升降的管加工压辊式焊接变位机,包括用于支撑管件的底架、固定设置于底架一侧的伺服电机驱动系统、竖直延伸的丝杆、与丝杆连接的夹紧臂、液压辅助系统和滚轮,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系统驱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夹紧臂沿丝杆上下移动,所述滚轮通过液压辅助系统与夹紧臂连接,所述液压辅助系统包括液压缸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滚轮用于将管件夹紧在底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液压缸的液压,所述液压缸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调节滚轮对管件的夹紧力。液压辅助系统利用液压油提供强大的夹紧力,根据钢管工件的实际情况自动调节夹紧力,适应不同尺寸钢管工件的需求。

    一种基于多层网络的复杂机电装备的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895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605365.1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网络的复杂机电装备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复杂机电装备故障进行分析,构建故障知识库,建立复杂机电装备故障树;将复杂机电装备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建立贝叶斯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实现复杂机电装备故障部件的定位;采集旋转机械部分各部件典型故障状态下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并提取出能够反映复杂机电装备状态的故障特征量,构建故障数据样本,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基于ELM的复杂机电装备故障诊断模型;采用IPFA算法优化基于ELM的复杂机电装备故障诊断模型,得到基于IPFA‑ELM的复杂机电装备故障诊断模型;对模型进行测试,实现复杂机电装备部件故障类型的诊断,输出诊断结果。

    一种在线测量轴类零件半径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898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34854.4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线测量轴类零件半径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S1:测量装置的安装;S2:建立测量装置坐标系OC‑XCYCZC;S3:建立轴类零件轴颈轴心线坐标系OB‑XBYBZB和夹具轴心轴线坐标系OA‑XAYAZA;S4:统一轴类零件轴颈轴心线坐标系和夹具轴心轴线坐标系;S5:对轴颈表面进行测量,分析测量装置和零件轴颈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S6:拟合轴颈截面方程;S7:统一测量装置坐标系和夹具轴心轴线坐标系并获取零件半径。通过多测量装置融合对轴系工件进行半径测量,提高测量效率,改善人为测量方式,实现在机测量,同时对工件和夹具之间的误差进行自动校正,消除由于夹具变形和安装不确定等因素引起的误差,满足工业高效的在机测量要求,为生产过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一种船舶小组立自动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029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67217.5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小组立自动装配系统,包括:输送平台、点焊装置、抓取装置、控制装置;输送平台包括传送机、升降装置和固定装置;点焊装置包括可移动门架、点焊机器人;抓取装置包括抓取机器人和抓取机构;控制装置包括双目视觉相机和控制器。本发明可有效完成船舶小组立结构件的底板和筋板两个端头的自动装配焊接作业;输送平台中固定装置可固定底板,控制底板的形变;抓取装置中的抓取机构可以固定筋板,控制筋板的形变;底板和筋板的精准高强度固定保证高精度和高质量装配焊接作业的顺利完成,点焊装置和抓取装置根据底板和筋板的坐标信息更行作业模块程序进行装配焊接作业,更方便、快捷、高效。

    一种线缆驱动式软体机械臂

    公开(公告)号:CN11798434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98977.7

    申请日:2024-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线缆驱动式软体机械臂,包括安装台、控制装置、安装组件、软体机械臂,控制装置通过安装组件设置于安装台上,软体机械臂通过安装台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三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驱动组件和控制绳,软体机械臂沿轴向贯穿设有通道,每组控制绳分别穿过通道与软体机械臂的末端可拆卸式连接,软体机械臂为软体弹性材料。控制绳螺旋拉紧或松开软体机械臂,以控制软体机械臂的整段形变,使软体机械臂的每个部分都可根据环境路线随变,且整体段的形变同时开始,避免首端形变的滞后性,可适应复杂环境,提高控制精度;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便于控制绳与软体机械臂的安装,以及相邻软体机械臂之间安装。

    一种用于船舶分段柔顺对接的协同调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02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69838.7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船舶分段柔顺对接的协同调姿装置,一种用于船舶分段柔顺对接的协同调姿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上的三自由度调姿车、曲面自适应保型架、控制器,三自由度调姿车至少设置四个且沿X轴对称设置,曲面自适应保型架与三自由度调姿车连接,控制器与曲面自适应保型架信号连接,三自由度调姿车包括依次连接的X轴移动装置、Y轴移动装置和Z轴移动装置,控制器分别与X轴移动装置、Y轴移动装置和Z轴移动装置信号连接。通过将三自由度调姿车设置为X轴移动装置、Y轴移动装置和Z轴移动装置的组合,通过控制器控制其按照运动轨迹行进,实现了六自由度调姿,同时搭配曲面自适应保型架,实现船舶分段曲面的自适应。

    一种深海耐压壳成形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54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95858.7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一种深海耐压壳成形装置,包含主轴,圆柱筒体,张紧机构,张紧机构设置在主轴上,圆柱筒体设置在张紧机构外部;主轴从左至右,顺次设有第一螺母,第一端盖,锁紧螺母,第一滑块,第一导向键,压簧,第二导向键,第二滑块,压紧螺母,第二端盖,第二螺母;张紧机构至少包含二组平面支撑机构,每组平面支撑机构均包含:第一连架杆、连杆、第二连架杆,并按顺次铰接组成平面支撑机构链;平面支撑机构链的二端,分别均布铰接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中部设有导向套孔与主轴配合,其锥面作用在圆柱筒体倒角上。其目的是克服现有加工薄壁长筒大直径的圆柱筒体,在加工过程中,圆柱筒体产生加工颤振问题。

    基于特征-资源知识的船用柴油机关重件可制造性三级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090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911073722.9

    申请日:2019-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资源知识的船用柴油机关重件可制造性三级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船用柴油机关重件的加工特征进行分类;2、基于面和规则的加工特征识别算法完成特征识别;3、从零件三维模型中获取尺寸、精度信息,建立加工元信息模型;4、创建结构工艺性规则知识库;5、建立加工制造能力模型及知识库;6、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布式制造环境优选方法;7、搭建验证平台,输出三级可制造性优化方案及评价报告。本发明提出的的可制造性三级优化方法层层递进,充分考虑了船用柴油机关重件实际加工中的难点,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拓展性,能够有效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从而缩短产品研制的周期,节约成本。

    船用柴油机机身多工序耦合残余应力建模及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7305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0959022.0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柴油机机身多工序耦合残余应力建模及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机身进行结构分析简化,建立机身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机身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机身浇注、落砂过程的仿真模拟,得到铸造阶段的残余应力演变规律;将应力预定义到热处理阶段,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机身热处理阶段的残余应力演变规律;以热处理后机身的应力状态为初始状态,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机身加工过程的残余应力,最终得到机身加工过程的残余应力演变规律。本发明采用应力遗传和加工应力耦合的方法计算出各工艺的残余应力,在考虑工序间遗传特性的基础上,推导出机身加工过程的最终应力分布,准确地实现了机身加工过程的残余应力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