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94346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10291312.3

    申请日:2012-08-16

    发明人: 鲍宇

    IPC分类号: H01L21/28 H01L21/33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衬底上依次形成栅极介电层、多晶硅层和第一硬掩膜层;图案化栅极区域的所述第一硬掩膜层,并暴露栅极区域的所述多晶硅层;对所述栅极区域的多晶硅层执行一次或多次功函数调整离子注入;在所述栅极区域的多晶硅层上形成第二硬掩膜层;依次去除所述第一硬掩膜、栅极区域以外的所述多晶硅层和所述第二硬掩膜层,形成具有横向可变的功函数的栅极;执行形成源极和漏极的步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沟道区上的栅电极的不充分电控电平的问题,并可以有效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17831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0910249095.X

    申请日:2009-12-31

    IPC分类号: H01L29/78 H01L21/336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晶体管,其包括具有沟道区的基底;位于该基底沟道区两端的源区和漏区;界于所述源区和漏区之间的该沟道区上方基底顶层的栅极高K介质层;位于该栅极高K介质层下面的界面层,该界面层第一部分靠近源极,第二部分靠近漏极,且第一部分的等效氧化层厚度大于第二层。非对称替代的金属栅形成非对称界面层,在漏极侧较薄而在源极侧较厚。在较薄的漏极侧,短沟道效应比较重要,非对称的界面层有利于控制短沟道效应;在较厚的源极侧,载流子迁移率对器件影响较大,非对称的界面层可以避免载流子迁移速率下降。此外,非对称替代的金属栅也可以形成非对称的金属功函数。

    具有不同材料的栅极结构的功率MOSFET

    公开(公告)号:CN102138217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80133735.9

    申请日:2009-06-26

    IPC分类号: H01L29/78 H01L21/336

    摘要: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一掺杂浓度的半导体层。第一导电类型的被用作漏极的第一半导体区域具有比半导体层低的掺杂浓度并在半导体层之上。栅极电介质(109)在第一半导体区域之上。栅极电介质之上的栅电极(405)具有包含金属的中心部分(407)和在中心部分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硅部分(401、403)。第二导电类型的被用作沟道的第二半导体区域具有在第一硅部分和栅极电介质下面的第一部分。第一导电类型的被用作源极的第三半导体区域横向地邻近于第二半导体区域的第一部分。取代硅的包含金属的中心部分增加源极至漏极击穿电压。

    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17831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10249095.X

    申请日:2009-12-31

    IPC分类号: H01L29/78 H01L21/336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晶体管,其包括具有沟道区的基底;位于该基底沟道区两端的源区和漏区;界于所述源区和漏区之间的该沟道区上方基底顶层的栅极高K介质层;位于该栅极高K介质层下面的界面层,该界面层第一部分靠近源极,第二部分靠近漏极,且第一部分的等效氧化层厚度大于第二层。非对称替代的金属栅形成非对称界面层,在漏极侧较薄而在源极侧较厚。在较薄的漏极侧,短沟道效应比较重要,非对称的界面层有利于控制短沟道效应;在较厚的源极侧,载流子迁移率对器件影响较大,非对称的界面层可以避免载流子迁移速率下降。此外,非对称替代的金属栅也可以形成非对称的金属功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