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1.
    发明专利
    三維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审中-公开
    三维半导体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TW201813055A

    公开(公告)日:2018-04-01

    申请号:TW106124085

    申请日:2017-07-19

    摘要: 三維(3-D)積體電路(IC)包含具有基板表面的基板。第一半導體元件具有第一電接觸部且係在第一平面上形成於表面的第一區域中,該第一平面係實質上平行於基板表面半導體元件。包含第二電接觸部的第二半導體元件係在第二平面上形成於表面的第二區域,該第二平面係實質上平行於表面且在實質上垂直於基板表面的方向上與第一平面垂直隔開。第一電極結構包含:實質上平行於基板表面之相對的頂部及底部表面、連接頂部及底部表面使得該電極結構形成三維電極空間的側壁。導電填充材料係設置於電極空間中,且介電層將該導電填充材料電性分隔成:電性連接至第一半導體元件之第一接觸部的第一電極、及電性連接至第二半導體元件且與第一電極電性絕緣的第二電極。第一電路終端從電極結構的頂部或底部表面垂直延伸,且係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

    简体摘要: 三维(3-D)集成电路(IC)包含具有基板表面的基板。第一半导体组件具有第一电接触部且系在第一平面上形成于表面的第一区域中,该第一平面系实质上平行于基板表面半导体组件。包含第二电接触部的第二半导体组件系在第二平面上形成于表面的第二区域,该第二平面系实质上平行于表面且在实质上垂直于基板表面的方向上与第一平面垂直隔开。第一电极结构包含:实质上平行于基板表面之相对的顶部及底部表面、连接顶部及底部表面使得该电极结构形成三维电极空间的侧壁。导电填充材料系设置于电极空间中,且介电层将该导电填充材料电性分隔成:电性连接至第一半导体组件之第一接触部的第一电极、及电性连接至第二半导体组件且与第一电极电性绝缘的第二电极。第一电路终端从电极结构的顶部或底部表面垂直延伸,且系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單元
    7.
    发明专利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單元 审中-公开
    静态随机存取内存单元

    公开(公告)号:TW201733082A

    公开(公告)日:2017-09-16

    申请号:TW105125249

    申请日:2016-08-09

    IPC分类号: H01L27/11 H01L29/08 H01L29/78

    摘要: 一種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單元,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一以及第二通道閘電晶體。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一P型上拉電晶體以及第一N型下拉電晶體。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二P型上拉電晶體以及第二N型下拉電晶體,並與第一反相器交叉耦合。第一以及第二通道閘電晶體連接至交叉耦合之第一反相器以及第二反相器。第一以及第二P型上拉電晶體之源極區係由連續延伸於第一邊界以及第二邊界之間之主源極主動區所構成。第一以及第二通道閘電晶體之源極區與第一以及第二N型下拉電晶體之源極區係由彼此間隔開之不同源極主動區所構成。

    简体摘要: 一种静态随机存取内存单元,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一以及第二信道闸晶体管。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一P型上拉晶体管以及第一N型下拉晶体管。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二P型上拉晶体管以及第二N型下拉晶体管,并与第一反相器交叉耦合。第一以及第二信道闸晶体管连接至交叉耦合之第一反相器以及第二反相器。第一以及第二P型上拉晶体管之源极区系由连续延伸于第一边界以及第二边界之间之主源极主动区所构成。第一以及第二信道闸晶体管之源极区与第一以及第二N型下拉晶体管之源极区系由彼此间隔开之不同源极主动区所构成。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佈局圖案及其製作方法
    8.
    发明专利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佈局圖案及其製作方法 审中-公开
    静态随机存取内存的布局图案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TW20173079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TW105105522

    申请日:2016-02-24

    摘要: 一種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佈局圖案,至少包含:一第一反向器與一第二反向器交互耦合並構成一栓鎖電路(latch),一第一內側存取電晶體(PG2A)、一第二內側存取電晶體(PG2B)、一第一外側存取電晶體(PG1A)以及一第二外側存取電晶體(PG1B)分別與該栓鎖電路連接,其中該第一外側存取電晶體具有一第一閘極長度,該第一內側存取電晶體具有一第二閘極長度,且該第一閘極長度與該第二閘極長度不同。

    简体摘要: 一种静态随机存取内存的布局图案,至少包含:一第一反向器与一第二反向器交互耦合并构成一栓锁电路(latch),一第一内侧存取晶体管(PG2A)、一第二内侧存取晶体管(PG2B)、一第一外侧存取晶体管(PG1A)以及一第二外侧存取晶体管(PG1B)分别与该栓锁电路连接,其中该第一外侧存取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闸极长度,该第一内侧存取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闸极长度,且该第一闸极长度与该第二闸极长度不同。

    半導體裝置
    9.
    发明专利
    半導體裝置 审中-公开
    半导体设备

    公开(公告)号:TW20172787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TW106110846

    申请日:2012-07-24

    IPC分类号: H01L27/105 H01L21/28

    摘要: 本發明的課題是在於提供可謀求其特性的提升之SRAM的單元佈局。其解決手段係以具有下列構成的方式構成SRAM,一體的第1活性區域(AcP1),其係配置有第1電晶體(TND1)及第5電晶體(TNA1);第2活性區域(AcP2),其係與第1活性區域(AcP1)分離,配置有第2電晶體(TND2);一體的第3活性區域(AcP3),其係配置有第3電晶體(TND3)及第6電晶體(TNA2);及第4活性區域(AcP4),其係與第3活性區域(AcP3)分離,配置有第4電晶體(TND4),且,將驅動器電晶體分割(TND1及TND2,TND3及TND4),配置於不同的活性區域(AcP2及AcP1,AcP4及AcP3)上。

    简体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于提供可谋求其特性的提升之SRAM的单元布局。其解决手段系以具有下列构成的方式构成SRAM,一体的第1活性区域(AcP1),其系配置有第1晶体管(TND1)及第5晶体管(TNA1);第2活性区域(AcP2),其系与第1活性区域(AcP1)分离,配置有第2晶体管(TND2);一体的第3活性区域(AcP3),其系配置有第3晶体管(TND3)及第6晶体管(TNA2);及第4活性区域(AcP4),其系与第3活性区域(AcP3)分离,配置有第4晶体管(TND4),且,将驱动器晶体管分割(TND1及TND2,TND3及TND4),配置于不同的活性区域(AcP2及AcP1,AcP4及AcP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