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自卸车减小行车制动行程的液压系统及制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380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710972279.3

    申请日:2017-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自卸车减小行车制动行程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泵、组合制动阀、蓄能器组、踏板阀、后制动阀和制动器;液压泵的压力油出口分别与组合制动阀的压力油入口及组合制动阀中的液控先导阀的先导油口连接,组合制动阀的高压油出口与踏板阀的两个进油口连接,踏板阀的高压油出口与后制动阀的入口连接,踏板阀的先导油口和组合制动阀的先导油路连通,后制动阀的两个出口与制动器的两个油口连接,用于解除驻车制动及实施后行车制动,各阀的卸荷油路汇集后与液压油箱连接。本发明使得行车制动在一定压力基础上上升到制动器起作用的制动压力,从而能够缩短行车制动时间,提高制动效能。

    充放气系统、可自动调压的油气悬架系统及调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652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423117.1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悬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放气系统、可自动调压的油气悬架系统及调压方法,充放气系统包括补气装置、第一油源机构、第二油源机构和阀组件,补气装置包括油液腔和气腔,补气装置的油液腔的卸油口设有第一控制阀,补气装置的气腔的通气口设有相互串联的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第一油源机构的输油端与补气装置的油液腔相连接;阀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控制阀连接,阀组件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第二油源机构的输油端与阀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解决双腔蓄能器在车辆重载时的可压缩行程不足的问题;通过改变油气悬架在车辆重载时的刚度特性,解决油气悬架在重载工况下刚度过大的问题,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一种矿用自卸车转向举升合流液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9278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00720.1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矿用自卸车转向举升合流液压系统,举升泵从液压油箱吸油,举升泵出油口连接有举升阀,举升阀连接举升油缸;气控先导阀控制连接举升阀控制端,气控先导阀至举升阀控制端连接管路上安装有与举升油缸配合的限位阀;转向泵从液压油箱吸油,转向泵出油口连接有转向阀组;转向阀组连接转向器和所述举升阀;所述转向器控制连接转向油缸。本发明实现了应急转向功能,保证车辆熄火后,仍可以向转向系统提供动力;通过双泵分离,避免了油温较高的通病;双泵合流举升可以在不增加举升泵排量的情况下,使举升速度更快,提高生产效率。使用此系统的自卸车辆在各项安全、效率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当下,可以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一种用于三桥刚性矿车的全液压悬挂系统和三桥刚性矿车

    公开(公告)号:CN1194592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87381.2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三桥刚性矿车的全液压悬挂系统和三桥刚性矿车,包括:前桥悬挂组件和中后桥悬挂组件。左中悬挂缸的无杆腔通过第三管路与左后悬挂缸的无杆腔相连,左中后无杆腔蓄能器与第三管路连通,左中悬挂缸的有杆腔通过第四管路与左后悬挂缸的有杆腔相连,左中后有杆腔蓄能器与第四管路连通,右中悬挂缸的无杆腔通过第五管路与右后悬挂缸的无杆腔相连,右中后无杆腔蓄能器与第五管路连通,右中悬挂缸的有杆腔通过第六管路与右后悬挂缸的有杆腔相连,右中后有杆腔蓄能器与第六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与第六管路之间通过第一互联管路相连,第四管路与第五管路通过第二互联管路相连。整车中后桥悬挂实现交叉互联,提升了整车抗俯仰和防侧倾性能。

    一种用于矿用自卸车的后桥油气悬挂

    公开(公告)号:CN11514322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942740.1

    申请日:2022-08-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用自卸车的后桥油气悬挂,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设置有下横梁;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悬挂油缸,所述悬挂油缸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悬挂油缸内;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悬挂油缸上;下铰耳,所述下铰耳安装在所述悬挂油缸上。大多数自卸车车辆采用的悬挂油缸为上下铰耳形式,这种结构油缸两端受力较好,但是由于安装距需求很长,很多车架为了较低整车重心,不得不将上铰耳布置在车架侧面,这样上铰耳与车架连接位置形成一个较长力臂,车架在悬挂受力时,会受到一个较大的扭转力矩,所以本发明采用的是单铰耳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