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9727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429818.X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刘箭言 , 潘明健 , 王亨 , 张伯炜 , 李少伟 , 郭心怡 , 潘宇 , 兰敬辉 , 王琳 , 张志龙 , 武春飞 , 吴晓蕊 , 薛志超 , 赵良 , 孙精华 , 李元超 , 李萌萌
IPC: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订描述方法和基于装订参数链表的无线指令控制方法,属于测控通信技术领域,装订描述方法包括定义节点、编写节点描述符、生成描述符列表;定义节点为T型节点,每个节点包括时序指针和端口指针;根据每个指令需要的输出码流关系编写每个节点描述符;根据时序动作关系配置每个节点的时序指针和端口指针,生成描述符列表。无线指令控制方法包括:将指令关系分解为多个指令码流的组合;将所有指令码内容依次排列到成指令数据区;将码流时序关系逐个转换成描述符,最后将所有描述符生成列表;配置时序指针;配置端口指针;进行参数装订;解析并恢复链表关系。解决了现有无线测发控系统通用性差、指令实时性不高、保密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7316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68071.3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轻质化高精度的导向轮系安装结构和飞行器。导向轮系安装结构包括:飞行器舱体框梁,用于容置载荷,包括沿导向轮系安装结构的轴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框梁;多个导向轮系安装基座,每个导向轮系安装基座沿轴向设置,多个导向轮系安装基座均匀固定于多个环形框梁的内侧;多个导向轮系结构,沿轴向一一对应地固定于多个导向轮系安装基座上,用于与载荷导向配合。在保证导向轮系安装精度的基础上,提升结构承载效率,降低结构重量,同时增强相应高精度连接结构的工艺实现性,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20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259288.3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对称再入飞行器横侧向不稳定条件下分离起控方法,属于姿态控制技术领域;建立三通道配平能力方程;计算横侧向控制偏离参数LCDP;根据三通道配平能力方程和横侧向控制偏离参数LCDP,确定飞行器横侧向可控攻角区间为[αmin,αmax];当时,为横侧向不稳定起控;根据俯仰舵偏范围的物理极限约束,制定分离前预置俯仰舵偏设定调姿需求的目标攻角αcx,根据调姿需求的目标攻角αcx进行分离起控;本发明形成一种再入飞行器横侧向不稳定条件下的分离起控方法,针对分离起控横侧向不稳定,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用于飞行器稳定分离起控方法论证,确保飞行器分离起控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32649.2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内装载荷分支模态振型拟合方法及系统,将飞行器壳体简化为弹性梁串联集中质量的主梁结构,内装载荷简化为弹性梁串联集中质量的分支梁结构,内装载荷与飞行器之间的弱连接结构简化为连接主梁与分支梁的线弹簧和扭簧,计算系统模态参数,并结合模态试验结果对主梁结构进行初步修正,通过选取关键位置,采用样条插值函数,并调整分支梁关键位置振型大小,生成满足惯性平衡要求的拟合分支振型。根据分支梁计算振型与拟合振型的相关性,在计算模型中调整分支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刚度,迭代计算系统模态参数至相关性满足要求并记录主梁振型,评估计算所得主梁振型与主梁试验振型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结果迭代调整得到最终分支拟合振型完成拟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37417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42217.X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孔凡玲 , 邱长泉 , 孙冬雪 , 赵良 , 刘滔 , 艾炜 , 叶威 , 毛婷 , 卢志鎏 , 施睿 , 李霄 , 李少伟 , 刘箭言 , 李瑾 , 张晋 , 杨志涛 , 张伯炜 , 任亮 , 刘宇航 , 杨亮 , 秦永强
Abstract: 一种抛放式水上回收存储器系统及回收方法,通过包括存储器伞降浮囊回收装置、存储定位组合的回收存储器系统,存储定位组合安装于存储器伞降浮囊回收装置内,存储器伞降浮囊回收装置接收弹射点火信号后弹出降落伞,存储定位组合通过降落伞携带减速降落至海面,并通过存储定位组合内设置的天线及定位模块发送定位信息实现存储器的水上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63106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1583.7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的基于强化学习的小样本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将目标样本的基础类别和小样本目标类别进行特征匹配关联,得到特征匹配度得分;根据特征匹配度得分检测目标样本的基础类别中的小样本目标类别,得到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本;提取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本的视觉特征和语义特征,在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本的视觉特征空间施加语义特征,得到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样本的多模态信息;将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样本的多模态信息入到小样本强化学习模型中,对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样本的多模态信息进行总体环境估计得到小样本目标类别样样本,能够在强化学习的新范式下,结合小样本的可见类别到未见类别的知识迁移特征,实现在样本数目稀少的条件下准确预测样本标签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65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573647.3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PNS计算流场的高速边界层转捩快速预示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截取飞行器头部网格,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取飞行器头部的NS方程层流流场;S2:提取飞行器头部网格出口截面的流场信息,包括飞行器头部网格出口截面的点坐标及相应的流场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下的三个速度分量,出口截面的温度、压力;S3:将飞行器头部出口截面流场作为PNS接续计算的入口条件,进行PNS空间推进计算;S4:采用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eN方法,对飞行器头部下游的PNS层流流场进行转捩预示。本发明能够对飞行器在不同弹道状态下的转捩特性进行快速准确地预示,在满足预示精度的前提下,提升飞行器的转捩预示效率,支撑弹道、气动力与热防护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21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448755.8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降低翼舱体连接处气动加热尾翼局部外形优化方法及结构,所述尾翼的底部并非全部与舱体相连,尾翼前端连接处向后一定距离被切去后,底部呈台阶状,使尾翼前缘底部与飞行器舱体表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间隙下方为舱体壁面,上方为平整的翼底面,该底面垂直于翼的纵向对称面,平行于飞行器轴向。本发明在保证飞行器气动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有效降低舱体‑尾翼前缘连接处热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0977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164344.0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曹晶莹 , 张宁宁 , 肖文 , 唐毛 , 谢佳 , 杨明 , 刘明 , 杨丁 , 胡东飞 , 葛亚杰 , 张敏刚 , 王兰松 , 高兴 , 秦小丽 , 陈默 , 余卓阳 , 赵良 , 孙精华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主感知与智能机动飞行试验的自适应弹道设计方法,属于武器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雷达感知装置/光学感知装置的安装位置,确定各探测距离及探测角度的求解模型,明确探测器坐标系定义,通过分析试验飞行器搭载的感知装置与地面雷达/目标火箭的时空关系,确定探测距离及探测角度的求解模型;飞行试验按照先雷达感知试验、后光学感知机动试验的顺序开展,将试验飞行器弹道分为两段:雷达感知飞行段和光学感知机动飞行段;根据飞行试验目的,设计试验飞行器的飞行程序及程序角,在总射程的约束条件下,通过优化求解得到试验飞行器的弹道程序角剖面参数。实现了一发飞行试验同时满足对地面雷达及目标火箭的探测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5538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0760665.8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速率自适应无线数据分包传输方法和系统,属于测控通信技术领域,包含无线数据通信速率自适应方法、无线数据分包传输方法与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无线数据通信速率自适应方法能够根据当前信道的实时状态,在充分考虑冲突的情况下,改变收发双方的通信数率,保证系统吞吐量,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无线数据分包传输方法在不改变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满足突发的大数据传输需求,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为飞行器无线测试与发射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持,提高飞行器测试与发射的灵活性、适应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