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00737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580061647.8
申请日:2015-10-23
Abstract: 实现一种即使混合执行由有级的变速装置进行的变速比的变化和由能够使变速比连续地变化的差动齿轮装置进行的阶段性的变速比的变化,也能够抑制使驾驶员感受到两者的变速感觉的差异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至少对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的输出扭矩进行控制,以使差动齿轮变速控制执行中的内燃机(EN)的转速以及从变速装置(TM)传递至输出部件(O)的变速输出扭矩的至少一方亦即控制对象参数产生接近变速装置变速控制执行中的控制对象参数的变化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67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22372.9
申请日:2013-09-16
IPC: H02K9/1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在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中,在通孔(32a)的轴向上设置有从所述通孔(32a)的内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32d)和第二突出部(32e)以形成用于存储油的存储区域(A),与冷却孔(32c)相平行地设置有用于将越过第一突出部(32d)而流动的油直接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的排放孔(32f)。因此,当油越过突出部(32d)而流动并且从油存储区域(A)溢出时,通过排放孔(32f)将溢出的油直接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溢出的油是未用于使转子(54)冷却的过多的油。
-
公开(公告)号:CN102822566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80010406.2
申请日:2011-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45 , B60K6/40 , F16H3/727 , F16H57/021 , F16H2037/0866 , F16H2057/02034 , F16H2057/02086 , Y02T10/6239
Abstract: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输入部件;旋转电机;将传递至上述输入部件的转矩分配并传递至上述旋转电机和分配输出部件的动力分配装置;以能够将传递至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转矩输出的方式设置的输出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输出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上述转子的转子轴承。上述动力分配装置,其整体在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径向内侧且与上述分配输出部件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重叠配置,并且上述动力分配装置的齿圈与上述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于该分配输出部件的内周面。上述输出齿轮与上述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于该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上述输出轴承和上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重叠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005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680027536.6
申请日:2006-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5 , B60K1/02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547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L2240/441 , B60L2240/486 , B60W10/08 , B60W10/115 , B60W20/00 , B60W30/19 , B60W2510/0638 , B60W2510/081 , B60W2510/104 , B60W2710/083 , F16H3/66 , F16H3/728 , F16H2037/0873 , F16H2200/0043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1 , F16H2200/2046 , Y02T10/6217 , Y02T10/6239 , Y02T10/642 , Y02T10/7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双马达分离方式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可以确保低速范围的加速性能,并且高速范围的燃油效率也很高。具备与发动机驱动连结的输入轴、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轴,具备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具备依转速的顺序构成第一、第二、第三旋转要素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其中第一电动机与第一旋转要素连接,输入轴与第二旋转要素连接,中间传动轴和第二电动机与第三旋转要素连接,并且具备变速器,其具有多个变速级,将从中间传动轴传递来的动力向输出轴输出,该变速器的多个变速级至少具备增速变速级和减速变速级,另外,在配设有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的电动机部与具备变速器的变速器部之间,设有中间传动轴所贯穿的隔壁。
-
公开(公告)号:CN104626961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47969.9
申请日:2012-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0826 , B60K6/40 , B60K6/405 , B60K6/445 , Y02T10/62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10),包括:第一电动机(MG1)的配置在第一轴线(C1)上的第一转子轴(16);包括行星齿轮装置并配置在第一轴线上的动力分配机构(28);用作动力分配机构的输出部件并配置在第一轴线上的输出齿轮轴(40);配置在第二轴线(C2)上的中间轴(18);第二电动机(MG2)的配置在第三轴线(C3)上的第二转子轴(22);配置在第三轴线上的动力传递轴(20);配置在第四轴线(C4)上的差速器齿轮(24);和包括多个壳部件(12a,12b,12c,162,164,166)的外壳(12,152)。输出齿轮轴、动力传递轴、中间轴、差速器齿轮、第一转子轴和第二转子轴可旋转地由作为所述多个壳部件之一的共同的壳部件(12b,164)支承。
-
公开(公告)号:CN103958895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80058768.3
申请日:2012-11-29
IPC: F04C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00 , B60K6/405 , B60K17/12 , F04C2/086 , F04C2/102 , F04C14/24 , F04C14/26 , F04C2210/206 , F16H57/0476 , F16H57/0486
Abstract: 板插入在后盖与泵体之间。在板与泵体之间形成有泵室。
-
公开(公告)号:CN101337500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810128140.1
申请日:2008-07-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00 , B60K1/00 , B60K1/02 , B60K6/365 , B60K6/405 , B60K6/445 , B60K6/547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2240/16 , B60L2240/26 , B60L2240/421 , B60L2240/441 , B60L2240/445 , B60L2240/485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15 , B60W2510/0638 , B60W2510/0676 , B60W2510/068 , B60W2510/081 , B60W2510/107 , B60W2510/244 , B60W2520/10 , B60W2520/105 , B60W2520/28 , B60W2530/10 , B60W2540/10 , B60W2540/12 , B60W2710/0605 , B60W2710/081 , F16H3/728 , F16H2037/0873 , F16H2200/0056 , F16H2200/201 , F16H2200/2048 , Y02T10/6217 ,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02T10/642 , Y02T10/7077 , Y10S903/952 , Y10T74/2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系统(10),其包括:变速部(20);电动机(M2);电控差动部(16);容纳变速部、电动机和电控差动部的壳体(12);以及用于支承电动机的转子且包括支承部(40s)和锥形部(40t)的支承部件(40),支承部形成于支承部件的一个轴向端部(40a),在轴向端部(40a)处转子被绕其轴线可旋转地支承,锥形部的直径从上述轴向端部(40a)沿轴向朝另一个轴向端部(40b)增大,在轴向端部(40b)处支承部件固定在壳体上,并且其中电动机的定子的卷绕部(46w)配置在形成于锥形部(40t)的径向外侧的空间内,而在形成于锥形部的径向内侧的空间内配置有用于向变速部的摩擦接合装置(C,B)供给工作流体的流体通路部(52)。
-
公开(公告)号:CN101490929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80026456.3
申请日:2007-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6/00 , B60L11/005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2210/40 , B60L2220/50 , H02K5/225 , Y02T10/6217 , Y02T10/641 , Y02T10/646 , Y02T10/7022 , Y02T10/7077 , Y02T10/7241
Abstract: 第一和第二连接机构(570a、570b)分别电连接从同一方向(前方)延伸设置的供电电缆(550a、550b)和沿供电电缆的延伸方向相邻配置的第一和第二电动机(MGf、MGr)。第一电动机(MGf)的第一连接机构(570a)设置在外周部,并且第二电动机(MGr)的第二连接机构(570b)设置在电动机之间的空间中。两个连接机构(570a、570b)位于容纳第一电动机(MGf)的第一壳体(600)和容纳第二电动机(MGr)的第二壳体(700)的接合面(810)的两侧,因此可以使第一连接机构(570a)成为第一壳体(600)侧的构成部件,使第二连接机构(570b)成为第二壳体(700)侧的构成部件。由此,能够防止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并且提高了电动机的组装作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9477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80060026.1
申请日:2018-05-23
Inventor: 吉田昌记 , 新智夫 , 松下淳二 , 小松拓也 , 高塚祐介 , 武田邦义 , 木沢健一 , 小嶋悠介 , 今井惠太 , 奥田弘一 , 田端淳 , 林宏司 , 椎叶一之 , 木村弘道
IPC: F16D13/62 , F16D25/0638 , F16D55/40 , F16D69/00
Abstract: 摩擦板(11)具备:圆板状的板(1A);和摩擦材料(F1、F2),其固定于板(1A)的侧面(1a)。这些摩擦材料(F1、F2)配置为内周侧和外周侧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相对于以板(1A)的中心(CT1)为中心的周向,在内外周向不均匀。由此,在摩擦材料段(F1、F2)的表面获取的润滑油的量增加,且摩擦板(11)与隔板、端板的轴向的拉开力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4626961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047969.9
申请日:2012-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0826 , B60K6/40 , B60K6/405 , B60K6/445 , Y02T10/62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10),包括:第一电动机(MG1)的配置在第一轴线(C1)上的第一转子轴(16);包括行星齿轮装置并配置在第一轴线上的动力分配机构(28);用作动力分配机构的输出部件并配置在第一轴线上的输出齿轮轴(40);配置在第二轴线(C2)上的中间轴(18);第二电动机(MG2)的配置在第三轴线(C3)上的第二转子轴(22);配置在第三轴线上的动力传递轴(20);配置在第四轴线(C4)上的差速器齿轮(24);和包括多个壳部件(12a,12b,12c,162,164,166)的外壳(12,152)。输出齿轮轴、动力传递轴、中间轴、差速器齿轮、第一转子轴和第二转子轴可旋转地由作为所述多个壳部件之一的共同的壳部件(12b,164)支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