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TIKALER SIC-MOSFET
    2.
    发明申请
    VERTIKALER SIC-MOSFET 审中-公开
    VERTICAL SIC MOSFET

    公开(公告)号:WO2017167469A1

    公开(公告)日:2017-10-05

    申请号:PCT/EP2017/051895

    申请日:2017-01-30

    Abstract: Es wird ein vertikaler SiC-MOSFET (20) mit einem Sourceanschluss (2), einem Drainanschluss (4) und einem Gatebereich (36) sowie mit einer zwischen dem Sourceanschluss (2) und dem Drainanschluss (4) angeordneten, eine Dotierung einer ersten Art aufweisenden Epitaxieschicht (22), wobei in die Epitaxieschicht (22) eine sich horizontal erstreckende Zwischenschicht (24) eingebettet ist, die Bereiche (40) mit einer von der Dotierung erster Art verschiedenen Dotierung zweiter Art aufweist, bereitgestellt. Der vertikale SiC-MOSFET (20) zeichnet sich dadurch aus, dass zumindest die Bereiche mit Dotierung zweiter Art (40) elektrisch leitend mit dem Sourceanschluss (2) verbunden sind. Der Gatebereich (36) kann in einem Gatetrench (39) angeordnet sein.

    Abstract translation:

    有具有源极端子的垂直的SiC-MOSFET(20)(2),漏极端子(4)和栅极区域(36)和源极端子之间(2)和漏极端子(4 )被布置,其具有从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一掺杂类型的掺杂不同的方向上具有外延层(22),(在外延层22的第一类型的掺杂)有一个水平延伸的中间层(24)被嵌入,具有区域(40), 提供。 垂直的SiC-MOSFET(20)的特征在于,至少与所述第二类型掺杂剂(40)的区域导电连接到所述源极端子(2)。 栅极区域(36)可以布置在栅极沟槽(39)中,

    FORMING ENHANCEMENT MODE III-NITRIDE DEVICES
    6.
    发明申请
    FORMING ENHANCEMENT MODE III-NITRIDE DEVICES 审中-公开
    形成增强型III-氮化物器件

    公开(公告)号:WO2016014439A2

    公开(公告)日:2016-01-28

    申请号:PCT/US2015041199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TRANSPHORM INC

    Abstract: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III-N device includes forming a III-N channel layer on a substrate, a III-N barrier layer on the channel layer, an insulator layer on the barrier layer, and a trench in a first portion of the device. Forming the trench comprises removing the insulator layer and a part of the barrier layer in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device, such that a remaining portion of the barrier layer in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device has a thickness away from a top surface of the channel layer, the thickness being within a predetermined thickness range, annealing the III-N device in a gas ambient including oxygen at an elevated temperature to oxidize the remaining portion of the barrier layer in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device, and removing the oxidized remaining portion of the barrier layer in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device.

    Abstract translation: 制造III-N器件的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III-N沟道层,在沟道层上形成III-N势垒层,在势垒层上形成绝缘层,在器件的第一部分形成沟槽 。 形成沟槽包括去除器件的第一部分中的绝缘层和阻挡层的一部分,使得器件的第一部分中的阻挡层的剩余部分具有远离沟道的顶表面的厚度 层,所述厚度在预定厚度范围内;在升高的温度下,在包括氧气的气体环境中对所述III-N器件进行退火,以氧化所述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所述阻挡层的剩余部分;以及去除所述氧化剩余部分 在器件的第一部分中的阻挡层。

    半導体装置
    7.
    发明申请
    半導体装置 审中-公开
    半导体器件

    公开(公告)号:WO2015145913A1

    公开(公告)日:2015-10-01

    申请号:PCT/JP2014/084600

    申请日:2014-12-26

    Abstract:  本発明は半導体装置に関する。半導体装置は、n型の半導体領域(12)と、n型のソース領域(14)と、n型のドレイン領域(16)と、p型の複数の埋め込みゲート領域(18)とを有する。さらに、この半導体装置は、超接合構造(38)を有する。超接合構造(38)は、各埋め込みゲート領域(18)からそれぞれドレイン領域(16)に向けて延在するp型の複数の第1領域(36p)と、第1領域(36p)間に存するn型の第2領域(36n)とで構成されている。さらに、埋め込みゲート領域(18)は、第1領域(36p)の上部に接続された構成を有する。

    Abstract transla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 该半导体器件具有n型半导体区域(12),n型源极区域(14),n型漏极区域(16)和多个p型嵌入栅极区域(18)。 此外,半导体器件具有超结结构(38)。 超结结构(38)由多个p型第一区域(36p)构成,每个p型第一区域(36p)从每个嵌入栅极区域(18)延伸到漏极区域(16); 和存在于第一区域(36p)中的n型第二区域(36n)。 此外,嵌入式栅极区域(18)中的每一个具有其中每个嵌入栅极区域连接到每个第一区域(36p)的上部的配置。

    半導体装置
    8.
    发明申请
    半導体装置 审中-公开
    半导体器件

    公开(公告)号:WO2015145641A1

    公开(公告)日:2015-10-01

    申请号:PCT/JP2014/058677

    申请日:2014-03-26

    Abstract:  本発明は半導体装置に関する。半導体装置は、n型の半導体領域(12)と、n型のソース領域(14)と、n型のドレイン領域(16)と、p型の複数の埋め込みゲート領域(18)とを有する。さらに、この半導体装置は、超接合構造(38)を有する。超接合構造(38)は、各埋め込みゲート領域(18)からそれぞれドレイン領域(16)に向けて延在するp型の複数の第1領域(36p)と、第1領域(36p)間に存するn型の第2領域(36n)とで構成されている。

    Abstract transla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器件具有n型半导体区域(12),n型源极区域(14),n型漏极区域(16)和多个p型嵌入栅极区域(18)。 半导体器件还具有超结结构(38)。 这种超结结构(38)由从嵌入式栅极区域(18)中的每一个向漏极区域(16)延伸的多个p型第一区域(36p)构成,并且n型第二区域(36n) )存在于第一区域(36p)之间。

    窒化物半導体デバイス
    10.
    发明申请
    窒化物半導体デバイス 审中-公开
    氮化物半导体器件

    公开(公告)号:WO2015122135A1

    公开(公告)日:2015-08-20

    申请号:PCT/JP2015/000386

    申请日:2015-01-29

    Abstract:  本開示に係る窒化物半導体デバイスは、基板(1)と、基板(1)上に形成された、C面を主面とする第1の窒化物半導体層(2)と、第1の窒化物半導体層(2)上に形成された、p型の導電性を有する第2の窒化物半導体層(3)と、第2の窒化物半導体層(3)に形成され、第1の窒化物半導体層(2)にまで達する第1の開口部(8)とを備えている。さらに、第2の窒化物半導体層(3)の第1の開口部(8)を覆うように形成された、第3の窒化物半導体層(6)と、第1の開口部(8)の領域を含むように第3の窒化物半導体層(6)上に形成された第1の電極(10)と、基板(1)の裏面に形成された第2の電極(12)とを備えている。そして、第1の開口部(8)の側壁においてC面と平行な方向の第3の窒化物半導体層(6)の層厚Gxが、第1の開口部(8)の外側の平坦部におけるC面と垂直な方向の第3の窒化物半導体層(6)の層厚Gyよりも厚い。

    Abstract translation: 公开了一种氮化物半导体器件,其设置有:衬底(1); 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2),其形成在所述基板(1)上,并且具有C面作为主表面; 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3),其形成在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2)上,并具有p型导电性; 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3)中并且到达所述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2)的第一开口(8)。 氮化物半导体器件还设置有:第三氮化物半导体层(6),其形成为覆盖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3)中的第一开口(8); 形成在第三氮化物半导体层(6)上以包括第一开口(8)的区域的第一电极(10); 以及形成在所述基板(1)的后表面上的第二电极(12)。 在第一开口(8)的侧壁上的第三氮化物半导体层(6)的层厚度(Gx)在与C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层厚度(Gy) 在所述第一开口(8)的外侧的平坦部分上的所述第三氮化物半导体层(6)的所述层厚度在与所述C面垂直的方向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