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减振装置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21715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080070207.6

    申请日:2010-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12 F16D7/00 F16D7/025 F16F15/1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减振装置,能够在扭转共振区域中得到高的衰减效果而不会在高频区域中使传递灵敏度上升。由质量体(60)及将该质量体(60)与输入侧旋转部件(56)动作地连结的第一螺旋弹簧(62)构成动态减振器(112)。在此,由于输入侧旋转部件(56)与惯性质量大的发动机(24)侧连结,所以与输出侧旋转部件侧(58)相比,惯性质量也大。而且,由于动态减振器(112)被设置在惯性质量比输出侧旋转部件(58)大的输入侧旋转部件(56)侧,所以该动态减振器(112)的衰减效果增强。

    车辆用减振装置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21715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080070207.6

    申请日:2010-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12 F16D7/00 F16D7/025 F16F15/1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减振装置,能够在扭转共振区域中得到高的衰减效果而不会在高频区域中使传递灵敏度上升。由质量体(60)及将该质量体(60)与输入侧旋转部件(56)动作地连结的第一螺旋弹簧(62)构成动态减振器(112)。在此,由于输入侧旋转部件(56)与惯性质量大的发动机(24)侧连结,所以与输出侧旋转部件侧(58)相比,惯性质量也大。而且,由于动态减振器(112)被设置在惯性质量比输出侧旋转部件(58)大的输入侧旋转部件(56)侧,所以该动态减振器(112)的衰减效果增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