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中的半导体装置及形成内连线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58125C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510075182.X

    申请日:2005-06-10

    Inventor: 万文恺 夏劲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76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中的半导体装置及形成内连线结构的方法。在一半导体基底上形成一介电层,在该介电层中形成一开口,在该开口的内壁与该介电层上形成一阻障层,在该阻障层上沉积一导电层并填充该开口。然后,对该导电层进行一平坦化步骤,用以形成该内连线结构,且该内连线结构的顶部表面的边缘不低于该阻障层的顶部表面。本发明所述集成电路中的半导体装置及形成内连线结构的方法,通过研磨速率的调整,可有助于避免内连线结构与阻障层界面间的孔洞的形成。此外,凸形内连线结构有助于在后续沉积覆盖层时产生更好的覆盖效果,进而提升凸形内连线结构元件的可靠度。

    集成电路的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46873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710128653.8

    申请日:2007-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的结构,其包括:半导体基底;金属化层,在该半导体基底上方;第一介电层,在该半导体基底与该金属化层之间;第二介电层,在该半导体基底与该金属化层之间,其中该第二介电层在该第一介电层上方;以及接触插塞,其具有上部及下部,该上部在该第二介电层中,该下部在该第一介电层中,其中该接触插塞电连接该金属化层中的金属线,且在该上部与该下部之间的界面,该接触插塞是不连续的。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接触插塞与较高的深宽比有关的问题,并可以降低寄生电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