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2240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93974.4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贝尔直升机德事隆公司
Inventor: 罗伯特·利·福滕博 , 吉利安·萨曼莎·艾尔弗雷德 , 卢克·道菲德·吉莱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7/57 , B64C13/18 , B64C13/503 , B64C27/605 , B64C27/82 , G05D1/0202 , G05D1/0816 , G05D1/085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旋翼飞行器航向控制的系统和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种操作旋翼飞行器的方法包括:以航向控制模式来操作旋翼飞行器,包括:当旋翼飞行器的速度小于第一速度阈值或者航向误差小于航向误差阈值时,激活航向控制器的偏航通道路径并且停用航向控制器的滚转通道路径;以及当旋翼飞行器的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并且航向误差不小于航向误差阈值时,激活航向控制器的滚转通道路径并且停用航向控制器的偏航通道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7458598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408558.7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贝尔直升机德事隆公司
Inventor: 卡洛斯·亚历山大·费尼 , 托马斯·杜威·帕森斯 , 埃里克·约翰·奥尔特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7/82 , B64C27/04 , B64C2027/8209 , B64C2027/8227 , B64C2027/8254 , B64C2220/00 , G05D1/0858 , B64C27/12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多个第一变速马达,所述多个第一变速马达以第一矩阵模式布置并且安装在直升机的尾梁上;以及附接至所述多个第一变速马达中的每个第一变速马达的一个或更多个固定桨距叶片,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变速马达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变速马达的速度被改变以提供反扭矩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35730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66365.4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58 ,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随机时延的无角速度测量的无人机姿态同步方法,属于无人机姿态同步方法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n个刚体系统群的姿态动力学模型;步骤2:建立刚体的虚拟系统动力学模型;步骤3:设计力矩输入使得每个刚体在无角速度测量的情况下跟踪其相应虚拟系统的状态;步骤4:确定一个虚拟角速度,使得所有虚拟系统实现它们的姿态同步;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刚体间信息传递存在时延或信息丢失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刚体群免速度测量下的无主式和主从式姿态同步。
-
公开(公告)号:CN104816824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10257836.4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江苏数字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乐春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9/02 , B64C1/00 , B64C5/02 , B64C9/00 , B64C27/22 , B64C2009/005 , G05D1/08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飞控系统的固定结构式垂直起降飞机,包括飞机结构和飞控系统。飞机结构包括机身、固定翼、舵机系统以及安装在机身周侧或固定翼上的多台发动机。飞控系统包括多旋翼飞控系统和固定翼飞控系统,多旋翼飞控系统和固定翼飞控系统相对独立或整合在同一个飞控系统内。通过计算机控制多旋翼飞控系统和固定翼飞控系统对舵机系统、发动机的输出通道的开启和关断实现在两种飞行模式之间自由切换,即能够以多旋翼方式垂直起降,又能够以固定翼方式高速巡航。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操控灵活,成本低廉,不仅适用于无人机,而且适用于载人机,并可广泛应用于民航和军事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955302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44996.4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102 , G01N33/0004 , G05D1/0858 ,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环境自主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多旋翼无人机、地面通信转换系统和移动终端,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控制系统和无人机动力系统;无人机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多旋翼无人机的运行状态,包括上升、悬停、避障和下落,在运行过程中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多维度自动监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出去;地面通信转换系统用于接收无人机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并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无人机。本发明能在无人机姿态平稳的条件下,保证测量精度,实现多维度、不同污染物的浓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874407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210242277.6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贝尔直升机泰克斯特龙公司
IPC: B64C27/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7/57 , G05D1/085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系统,其具有配置成用于在飞行中提供旋翼叶片的纵向反吹值的第一回路以及与第一回路相关联的第二回路,该第二回路配置成用于提供设计最大总挥舞值和横向挥舞值。还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设计最大总挥舞值和横向挥舞值计算飞行控制限制。通过将飞行控制限制与纵向反吹值相加而计算得出纵向周期控制上限。通过从纵向反吹值中减去飞行控制限制而计算得出纵向周期控制下限。
-
公开(公告)号:CN103108806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80033122.5
申请日:2011-07-05
Applicant: 山德尔埃维翁尼克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杰拉尔德·J·布洛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D45/00 , G01C23/00 , G05D1/0858
Abstract: 一种用于使得飞机能够悬停在由GPS位置坐标表示的目标空间位置处的飞机悬停系统。该悬停系统包括:呈现画面的显示屏,所述画面包括在气载飞机下方的地形的实况视频资料;叠加在视频资料上的第一标记,第一标记表示飞机相对于地形的当前位置;以及围绕第一标记的周界,地形在周界之内的部分相比于地形在周界之外的部分实质上被放大。该悬停系统被配置成使得随着飞机靠近目标空间位置,在显示屏上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到最终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重合;第二标记表示目标空间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905743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010200503.5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尤洛考普特公司
Inventor: P·埃格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7/22 , G05D1/08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旋翼飞行器的控制和调节方法,所述旋翼飞行器具有至少一个可变桨距的推进螺旋桨、以及至少一个用于驱动至少一个螺旋桨的驱动源,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推力变化控制指令Tcl来产生用于所述螺旋桨的至少一个平均桨距设定值βtcl*,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定义包括下列的多个工作模式:直接模式,其中,所述平均桨距的值直接得自所述推力变化控制指令Tcl;强制模式,其中,所述平均桨距自动强制到计算桨距值;调节模式,其中,根据来自飞行员的动力设定值和螺旋桨平均桨距的伺服控制来调节所述推进螺旋桨的动力;以及保护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1495368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680044253.2
申请日:2006-09-29
Applicant: 西科尔斯基飞机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58 , B64C27/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主旋翼和尾旋翼的直升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该飞行控制系统包括自动旋翼速度控制器,自动旋翼速度控制器配置为基于多个所接收的信息使主旋翼和尾旋翼在高速度和低速度之间变换,而不需要飞行员进行任何操作,所述多个所接收的信息包括地面以上高度、以节指示的空气速度、外界空气温度、气压高度、压力高度、密度高度和发动机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954211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910016022.X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58 , G05B13/042 , G05B13/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火箭返回飞行的固定时间收敛抗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火箭返回姿态控制状态方程;步骤二:设计固定时间收敛扰动观测器;步骤三:设计跟踪微分器;步骤四:设计基于固定时间收敛扰动观测器的抗扰控制器。本发明消除了滑模控制不连续控制项带来的抖振问题,同时通过调节观测器参数从而平衡系统收敛速度、鲁棒性和精度要求,减少观测器调节过程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火箭返回飞行姿态控制器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