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50136C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申请号:CN200510004440.5
申请日:2005-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08 , F01L1/022 , F01L1/181 , F01L13/0026 , F01L13/0063 , F01L2013/0073 , F01L2105/00 , F01L2820/032
Abstract: 内燃机的气门传动装置,在以凸轮轴为中心摆动气门凸轮控制内燃机气门的开闭正时的气门传动装置中,防止随开闭正时的控制而在打开时或关闭时产生内燃机气门的敲打声音。气门传动装置的气门特性可变机构具有枢轴支承在凸轮轴上的气门凸轮和使由与凸轮轴一体的驱动凸轮使气门凸轮摆动的联动机构以凸轮轴为中心摆动的驱动机构。内燃机气门在气门凸轮的缓冲部开始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介由联动机构使气门凸轮摆动,控制内燃机气门的开闭正时。驱动凸轮的凸轮凸部具有提升速度一定的恒速部Sc,恒速部Sc设置于在内燃机气门打开正时的最大超前角位置θ eomax(θ iomax)含有打开正时,且在打开正时的最小滞后角位置θ eomin(θ iomin)含有打开正时的整个幅度θ w内。
-
公开(公告)号:CN1644894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04438.8
申请日:2005-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3/0211 , F01L1/022 , F01L1/181 , F01L13/0063 , F01L2001/0535 , F01L2013/0073 , F01L2105/00 , F01L2820/032 , F02B61/02 , F02D9/02 , F02D11/105 , F02D13/0265 , F02D41/006 , F02D2041/002 , F02M26/01 , Y02T10/18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进一步减少低负载区域或低负载以及中负载区域的抽吸动力损失,从而改善燃料消耗性能以及排气净化性能。上述内燃机包括:节气门控制机构;通过控制重叠正时以及非重叠正时来控制内部EGR率的气门特性可变机构;设定发动机功率的要求量的功率设定机构。节气门控制机构控制节气门的开度,使其在直到低负载区域的规定负载为止的第一负载区域中随着操作量的增加在规定负载处全开,并控制节气门使其在超过规定负载的第二负载区域中为全开。气门特性可变机构在整个负载区域对应要求量控制重叠正时或非重叠正时而控制发动机功率,同时控制气门动作特性,使得在规定负载处得到最大的内部EGR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247770.7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气体处理装置,其将燃料气体排放到发动机油的动态区域,不需要用于运送燃料气体的泵,从而可使燃料气体溶入发动机油。将在燃料箱(25)内产生的燃料气体经燃料气体取入管(161)从燃料气体取入管(161)的开口部(173)导入发动机(E)的曲轴箱(41)内,并积蓄在曲轴箱(41)内的发动机油中,在发动机(E)的运行时,将燃料气体从发动机油中经净化通路(163)导入吸气管(51),燃料气体处理装置(160)具有:形成于曲轴箱(41)的下部,并贮存发动机油的油盘(131);以及一端形成与油盘(131)连通的油吸入口(136a),另一端与油泵(125)连通的油吸入通路(136),燃料气体取入管(161)的开口部(173)被配置成与油吸入口(136a)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00557217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510004438.8
申请日:2005-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3/0211 , F01L1/022 , F01L1/181 , F01L13/0063 , F01L2001/0535 , F01L2013/0073 , F01L2105/00 , F01L2820/032 , F02B61/02 , F02D9/02 , F02D11/105 , F02D13/0265 , F02D41/006 , F02D2041/002 , F02M26/01 , Y02T10/18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进一步减少低负载区域或低负载以及中负载区域的抽吸动力损失,从而改善燃料消耗性能以及排气净化性能。上述内燃机包括:节气门控制机构;通过控制重叠正时以及非重叠正时来控制内部EGR率的气门特性可变机构;设定发动机功率的要求量的功率设定机构。节气门控制机构控制节气门的开度,使其在直到低负载区域的规定负载为止的第一负载区域中随着操作量的增加在规定负载处全开,并控制节气门使其在超过规定负载的第二负载区域中为全开。气门特性可变机构在整个负载区域对应要求量控制重叠正时或非重叠正时而控制发动机功率,同时控制气门动作特性,使得在规定负载处得到最大的内部EGR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540868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610164592.6
申请日:2006-1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气门机构,其在检测气门的提升量的位置传感器异常时,从来自不同于该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装置来检测提升量。这种可变气门机构,根据来自检测与控制轴(21)连结的控制螺母齿轮(20)的作动角的位置传感器(40)的信息,检测当前的气门提升量,通过气门提升量可变控制装置(104),驱动驱动马达(31),以便与由目标气门提升量图谱(103)导出的目标值一致,其构成为,当位置传感器异常时,通过包含PB传感器输出值-气门提升量图谱(110a)以及计时器(110b)的预备气门提升量导出装置(110),导出当前的气门提升量。根据该构成,即使是在位置传感器异常时,也能根据来自PB传感器(53)的输出,继续气门提升量的可变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0394073C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410012066.9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0 , B60K1/02 , B60K6/48 , B60K6/543 , B60Y2200/12 , B60Y2200/126 , B62K2202/00 , Y02T10/6221 , Y10S903/912 , Y10S903/951
Abstract: 为了在不增加部件的数量和不增大电机的尺寸的条件下为驱动轮提供理想的轴扭矩,为了提高安装在变速箱内的发电机的冷却能力,也为了提高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单元内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发电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单元结构,该动力单元结构具有发动机,无级变速器,从动轴,驱动电机和减速齿轮机构。驱动电机连接到减速齿轮机构上,所述电机被布置在发动机和所述减速齿轮机构的对面,将动力传动装置夹在中间。
-
公开(公告)号:CN100378306C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510088906.4
申请日:2005-08-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7/12 , B60K6/48 , B62K2202/00 , F01P1/06 , F16D13/72 , F16D43/18 , F16H57/0415 , F16H57/0489 , Y02T10/62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壳体内作为冷却目标的发热旋转机械得到有效的冷却。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将离心式风扇(54)安装在发热旋转机械,即离心式离合器(40)的内板(40b)上,把壳体的进气口(59a)设置在离心式风扇(54)轴向前方附近。离心式风扇由下列各部分构成:与离心式离合器的内板结合在一起的底板(86);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散热片(87);设置在任意相邻的散热片之间并沿轴向穿过底板的排气孔(88);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将流向径向外侧的气流引导到排气孔的导向壁(89)。从进气口导入的空气能直接通过排气孔吹向离心式风扇背部的离心式离合器。
-
公开(公告)号:CN100371573C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510004441.X
申请日:2005-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15 , F01L1/022 , F01L1/181 , F01L13/0021 , F01L2001/0476 , F01L2105/00 , F01L2105/02 , F01L2820/032
Abstract: 一种在燃烧室压力低的状态开始打开进气门,以防止或抑制进气反吹,同时抑制由于有效膨胀比下降造成的燃料消耗性能不良的内燃机的气门传动装置。气门传动装置(40)的气门特性改变机构M,通过控制覆盖时间和非覆盖时间,控制内部EGR率。其具有:以凸轮轴(50)为中心摇动连接吸气凸轮的吸气连杆机构和连接排气凸轮(54)的排气连杆机构的控制机构(M3);驱动控制机构(M3)的驱动机构。控制机构(M3),对于在内部EGR率增加方向的驱动机构的同一个驱动量,连接驱动机构和各连杆机构,使由吸气连杆机构形成的进气门(22)的开时的滞后角比由排气连杆机构形成的排气门(23)的闭时的超前角大。
-
公开(公告)号:CN109804154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680089713.7
申请日:2016-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F7/00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止内燃机的型式不同的部件被误组装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本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构成为:在第一内燃机(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2)上,从对合面(2f)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抵接干涉部(2P),所述抵接干涉部(2P)设置成使以对合面(2f)为端面的周壁(2A)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而在另一个部件(3)上,在与所述一个部件(2)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不具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在与第一内燃机(1)不同的第二内燃机(10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103)上,在与第一内燃机(1)的一个部件(2)的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
-
公开(公告)号:CN1098041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80089713.7
申请日:2016-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F7/00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止内燃机的型式不同的部件被误组装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本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构成为:在第一内燃机(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2)上,从对合面(2f)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抵接干涉部(2P),所述抵接干涉部(2P)设置成使以对合面(2f)为端面的周壁(2A)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而在另一个部件(3)上,在与所述一个部件(2)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不具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在与第一内燃机(1)不同的第二内燃机(10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103)上,在与第一内燃机(1)的一个部件(2)的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