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2431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299452.4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面站天线调控装置、通信系统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数图传天线和调控云台;其中,数图传天线包括馈源天线和反射阵;馈源天线与反射阵均与调控云台连接;馈源天线与反射阵的阵面中心对准;通过反射阵对馈源天线发射到反射阵面上的电磁波进行相位补偿,以将馈源天线发射的呈球面的电磁波转换为呈平面的电磁波;响应于接收到的角度调整指令,按照角度调整指令携带的待补偿转动角度调整数图传天线的偏航角和俯仰角。本发明有效增大了天线增益,进而补偿了路径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1762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99446.9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氢锂混动无人机的电池管理方法和系统。氢锂混动无人机的电池管理方法,包括采集锂电池的第一电量,确保无人机的起动功率需求;采集储氢瓶的压力,确保氢燃料电池的启动需求;实时采集氢燃料电池的第二电量,对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进行能量管理控制;实时采集氢燃料电池的环境温度,对氢燃料电池外部环境温度进行热管理控制;实时采集氢燃料电池的堆芯温湿度,对氢燃料电池的进气侧进行进气温湿度控制;控制氢燃料电池的排气并对排气进行热管理控制。本发明解决了无人机快速启动及飞行过程对能量的不同需求问题,实现了对氢燃料电池的环境温度和堆芯温湿度的管理,进而提高了氢燃料电池的环境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3133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86983.1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象区域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定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红外图像进行第一对象检测,确定红外图像中所包含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对象区域,红外图像通过红外装置捕获;对红外图像进行第二对象检测,确定红外图像中所包含第二对象的第二对象区域;根据第二对象区域相对第一对象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第二对象的目标对象区域。利用该方法,实现了对红外图像中第二对象所涉及目标对象区域的准确定位,通过对目标对象区域的准确定位,能够实现第二对象所涉及业务应用的有效推进。
-
公开(公告)号:CN106312998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610917478.X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架空输电线路机器人自动上下线装置,本包括滑轮机构、起吊绳和起吊手爪机构,所述滑轮机构设置在架空导线上,所述起吊绳安装在滑轮机构上,一端与牵引装置连接,另一端连接起吊环,所述起吊手爪机构一端具有用以安装巡检机器人的连接端,另一端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手爪,所述手爪之间的开合度可调,通过控制手爪的开合,能够使机器人脱离或固定在吊环上;所述起吊手爪机构上设置有自锁机构,保持手爪在起吊过程中维持锁死状态。本发明实现了架空输电线路自主越障巡检机器人自动上下线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83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73515.6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志周 , 李阳 , 孟海磊 , 李冬松 , 雍军 , 李建祥 , 王兴照 , 李希智 , 曾金保 , 孙晓斌 , 李涛 , 张茂春 , 武磊 , 束建虎 , 杨仁明 , 周长明 , 刘智超 , 李学聪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本发明创新性的研制了一种适于多场景的机器人行走结构及X光检测机器人,两个前驱动轮的间距以及两个后驱动轮的间距均可调,能够适配于不同的输电线路线间距,将浅V型加宽前驱动轮与深V型后驱动轮相结合,在保证行走机构导向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机器人的通过能力,避免了行走方向的偏移,弥补了现行走机构下的机器人无法检测防松型压接管和带分流补强线压接管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91708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99423.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25 , H01M8/04223 , H01M8/04302 , H01M8/04701 , H01M8/048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低温自启动及温湿度控制装置和方法。氢燃料电池低温自启动及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冷热空气混合室、排气处理室和第一控制阀,氢燃料电池设有氧气入口和排气口,控制单元能够采集储氢瓶的气体压力和氢燃料电池的温湿度,并判断氢燃料电池的是否满足启动条件;冷热空气混合室的冷空气入口连通外界空气,混合气出口与氧气入口连接,热空气入口和排气口之间设有排气管,排气处理室设于排气管上;第一控制阀设于排气管上并通讯连接控制单元。本发明在不增加寄生功耗和额外重力的前提下,能够对氢燃料电池的工作环境进行温湿度调节控制,进而提高氢燃料电池的环境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58593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753903.2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义智能变电站巡视作业机器人视觉伺服方法及系统。其中,语义智能变电站巡视作业机器人视觉伺服方法包括基于三维语义地图,获取任务巡检中目标设备位置及机器人在环境中的实时位置,以控制机器人运动到作业点;根据机器人位置与目标设备位置间的位置关系,驱动机器人机械臂运动,以使机器人机械臂末端朝向设备的位置且运动到目标设备的局部范围内;接收双目立体巡检视频并自动识别目标设备的位置,驱动机械臂位置的精确调整,以使机器人机械臂末端具备开展作业的条件,完成机器人的伺服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269658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610906964.1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子用装置、控制系统及机器人,包括沿着绝缘子周向方向布置的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与升降机构固定,旋转机构上可布置用于对绝缘子或者绝缘子串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和/或用于对绝缘子或者绝缘子串进行检测的检测仪器,清洗机构和/或检测仪器围绕绝缘子或者绝缘子串的周向在设定角度范围内旋转;本发明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可带动旋转机构实现上下移动,进而既带动清洗机构和/或检测仪器的圆周运动,又可以实现轴向运动,拓宽了二者的工作范围,可实现对绝缘子、绝缘子串全方位的清洗,有效保证了清洗效果;保证了检测的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927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84429.7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建祥 , 郝永鑫 , 李希智 , 李阳 , 孙志周 , 孟海磊 , 雍军 , 李冬松 , 王兴照 , 曾金保 , 陈斌 , 孙晓斌 , 李涛 , 李丹丹 , 武磊 , 束建虎 , 杨仁明 , 周长明
IPC: G01N23/04 , G01S17/06 , G01S17/86 , F16L55/28 ,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T5/40 , G06T5/60 , G06N3/0464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接管X射线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压接管X射线检测系统及自主检测方法,所述激光雷达和双目视觉传感器均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行走机架、固定于行走机架上的X射线检测机构及位于行走机架底部的驱动轮,均采用波浪型结构,且所述波浪型结构至少包括两个凹部;所述驱动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驱动电机通信连接以控制机器人本体的前进或者后退,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根据激光雷达和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数据进行X射线机器人的导航控制;本发明提高了带补强线压接管检测的精度和全面性,提高了机器人在输电线路上行走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6211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84428.2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志周 , 束建虎 , 李阳 , 李建祥 , 李冬松 , 王兴照 , 孟海磊 , 雍军 , 郝永鑫 , 李希智 , 曾金保 , 陈斌 , 孙晓斌 , 李涛 , 李丹丹 , 武磊 , 杨仁明 , 周长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于输电线路补强线的X射线检测机器人及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机架以及位于行走机架底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位于行走机架前部的第一前驱动轮和第二前驱动轮以及位于行走机架后部的第一后驱动轮和第二后驱动轮;第一前驱动轮、第二前驱动轮、第一后驱动轮和第二后驱动轮均采用波浪型结构,且所述波浪型结构至少包括两个凹部;本发明解决了存在补强线时机器人无法跨越以进行X射线检测的问题,实现了机器人在导线、补强线及两种导线融合场景下的稳定行走,确保适于输电线路补强线的X射线检测机器人在无人机吊装上线后,确保了适于输电线路补强线的X射线检测机器人在无人机吊装上线后能够行走到预置检测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