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59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31079.6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发动机具有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包括:第一气道、尾气处理装置、第二气道和换热器,尾气处理装置设于第一气道,换热器设于第二气道,换热器用于与变速器的油液换热,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尾气可排向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第一气道内的高温尾气流经尾气处理装置后可直接排向大气,以保证发动机的排气顺畅,第二气道内的高温尾气可在换热器内与变速器的油液换热,以充分利用高温尾气的热能加热变速器的油液,可取消用于加热变速器的油液的PTC系统,从而有利于降低车辆的能耗,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

    排气歧管以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2853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21970.1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气歧管以及车辆,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歧管主体和第二歧管主体,第一歧管主体为环形以限定出排气通道,第二歧管主体为环形,第二歧管主体套设于第一歧管主体,且第二歧管主体和第一歧管主体间隔开以在第二歧管主体和第一歧管主体间形成冷却气体流道,且第一歧管主体形成有多个通气孔,每个通气孔均连通排气通道和冷却气体流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气歧管,能够保护第一歧管主体的内壁面,进一步保护排气歧管,还可以提高排气歧管的保温效果,减少高温排气的热量损失,提高排气温度,提高涡轮增压能力,提高发动机效率,并且在第一歧管主体上设有多个通气孔可以减轻排气歧管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废气再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48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31014.1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该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器、集液器、喷液器和控制器,冷却器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连通,冷却器用于冷却废气,集液器具有废气进口、排气口和排液口,废气进口与冷却器连通,排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系统连通,集液器用于分离由废气进口流向排气口的废气中的液体,并将液体通过排液口排出,喷液器与排液口连通,喷液器用于向发动机的气缸内喷液,控制器用于根据发动机的爆震强度控制喷液器的喷液量。由此,能够将废气中的液体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液体用于降低发动机的爆震强度以调节发动机气缸内的燃烧状态,进而实现了发动机的排放、经济性以及性能的同步改善。

    车辆的燃油蒸发系统故障报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146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01698.9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燃油箱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燃油蒸发系统故障报警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车辆进入熄火工况的情况下,采集与燃油蒸发系统的泄漏故障相关的至少一个车辆信号;检测燃油蒸发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并且根据至少一个车辆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加油状态;在检测到燃油蒸发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生成燃油蒸发系统的故障信号,其中,如果车辆不处于加油状态,响应故障信号,否则,禁止响应故障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禁止响应在车辆处于加油状态下生成的燃油蒸发系统故障信号,从而减少误报,节约成本,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

    涡轮增压器的试验设备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235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84847.6

    申请日:2024-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的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包括:进气调节装置具有适于空气流入的进气室,进气室适于与压气机端的压气机端进口连通,进气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进气室内气体的压力、流量和温度中的至少一个;燃烧装置具有适于燃料流入的燃烧室,燃烧室适于与压气机端的压气机端出口连通;废气调节装置具有适于废气流入的废气室,废气室与燃烧室连通,废气室还适于与涡轮端的涡轮端进口连通,废气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废气室内废气的压力和/或温度和/或流出废气室的废气流量。由此,涡轮增压器直接与试验设备连接即可开展性能开发与验证工作,极大缩短了涡轮增压器的开发周期,还降低了涡轮增压器的开发成本。

    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燃气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5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88997.4

    申请日:2024-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燃气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燃料电池的可燃气子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排气管路、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进气管路与电堆的进气口连接;进气管路用于将气体接入电堆;进气管路中设置有引射器;排气管路与电堆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路用于将电堆中的废气排出;第一循环管路连接于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之间;第一循环管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循环支路和第二循环支路;第一循环支路连接于引射器的出口和排气管路之间,第一循环支路中设置有循环泵和第一进气阀;第二循环支路连接于引射器的进口和排气管路之间;第二循环管路连接于循环泵的出口和引射器的进口之间。本发明减小了系统功耗,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