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87558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180074962.6
申请日:2011-11-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5/10 , B60K2001/001 , F16D21/06 , F16H57/0445 , F16H57/0457 , F16H57/0473 , F16H57/0476 , F16H57/0483 , Y02T10/7258
Abstract: 提供电动机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于驱动轮且能够按所需要的油量供油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对第1收置室21中所收置的双离合器14和电动机MG供给从液压泵35排出的油。因此,可防止向双离合器14和电动机MG的油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对于第2收置室23中所收置的减速齿轮机构16,因为只需要可对其进行润滑的程度的油量即可,所以不需要大量的油,并通过利用油的溅起的另行设置的油的供给机构来润滑。这样,能够按所需要的量对各收置室供油,所以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443325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310113022.0
申请日:2003-12-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40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48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 , B60W20/00 , B60W2510/24 , B60W2510/244 , B60W2710/06 , B60W2710/08 , B60W2710/081 , B60W2710/083 , F16H3/728 , F16H2037/0873 , Y02T10/6221 , Y02T10/6239 , Y02T10/642 , Y10T477/23 , Y10T477/688
Abstract: 一种混合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输出部件与第一原动力相连,第二原动力通过变速器与输出部件相连,该第二原动力能够输出正转矩和负转矩中的至少一个,该控制装置包括:运行限制判断装置,判断所述第一原动力和所述第二原动力中的至少一个的运行控制受到限制;和变速点变换装置,改变变速点,其中当运行判断装置判断运行控制受到限制时,所述变速器的变速决定被满足,该变速点不同于运行控制不受限制时的变速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27400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1910190864.7
申请日:2019-03-14
IPC: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内部具备第一油粗滤器及第二油粗滤器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容易地进行设计的构造。在输入轴(23)和差动装置(23)的侧齿轮(39)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的结构中,在这些轴间的下部形成有空间。因此,在形成于输入轴(23)与差动装置(20)的侧齿轮(39)之间的下部的空间(S)中,通过在输入轴(23)的轴向上排列配置第一油粗滤器(76)及第二油粗滤器(80),从而无需根据动力传递装置的规格大幅度地变更油粗滤器(76、80)的配置,动力传递装置的设计变得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11027400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190864.7
申请日:2019-03-14
IPC: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内部具备第一油粗滤器及第二油粗滤器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容易地进行设计的构造。在输入轴(23)和差动装置(23)的侧齿轮(39)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的结构中,在这些轴间的下部形成有空间。因此,在形成于输入轴(23)与差动装置(20)的侧齿轮(39)之间的下部的空间(S)中,通过在输入轴(23)的轴向上排列配置第一油粗滤器(76)及第二油粗滤器(80),从而无需根据动力传递装置的规格大幅度地变更油粗滤器(76、80)的配置,动力传递装置的设计变得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110182037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127711.8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具有在壳体内部收容有马达及电压动力线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抑制罩的耐久性降低的构造。由于在罩壁(68)以位于罩壁(68)中的第一轴承支承部(64)与包围第一轴承支承部(64)的凸缘部(62)之间的直线距离最长的部位的方式安装有阀体(74),因此罩壁(68)中的刚性相对较低的部位被阀体(74)加强,罩壁(68)的刚性降低得到抑制。另外,由于动力传递装置(10)所具备的阀体(74)作为罩壁(68)的加强构件而发挥功能,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加强罩壁(68)的新的构件,能够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及零件数量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6090039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610258420.9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D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365 , B60K6/26 , B60K6/445 , B60Y2200/92 , B60Y2306/09 , B60Y2400/48 , B60Y2400/604 , B60Y2400/73 , F16H3/724 , F16H3/727 , F16H57/0006 , F16H57/0025 , F16H57/0037 , F16H2037/0866 , F16H2200/2007 , Y10S903/906 , Y10S903/91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动力传递结构,其设置有第一转子、第二转子以及金属筒。在该动力传递结构中,减速轴和第二转子轴在径向相反的方向上从筒状金属构件接纳反作用力。筒状金属构件在径向上可弹性变形并且压配合到减速轴和第二电动机的第二转子轴在径向上彼此重叠且邻近减速轴和第二转子轴的花键配合部的部分中。因此,减速轴的轴线与第二转子轴的轴线之间的偏移被抑制,并且因此抑制了齿击声的产生。因为筒状金属构件具有高刚性并且被抑制在旋转方向上变形,所以改进了转矩传递的响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4894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480070415.4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6/445 , B60K6/40 , F16H3/72 , F16H57/021 , F16H57/023 , F16H3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45 , B60K6/26 , B60K6/365 , B60K6/40 , B60Y2200/92 , B60Y2400/73 , B60Y2400/80 , F16H1/28 , F16H3/728 , F16H37/0833 , F16H57/021 , F16H2037/0873 , F16H2057/02034 , F16H2057/02043 , F16H2200/2005 , F16H2200/2064 , Y02T10/6239 , Y10S903/906 , Y10S903/91
Abstract: 第一轴承装置(68)在转子轴(30)的轴向上的从动齿轮(24)侧上可旋转地支撑电动机(MG2)的转子轴(30)。第二轴承装置(70)可旋转地支撑从动齿轮轴(28)和输出轴(32)中的一个(32)。从动齿轮轴(28)和输出轴(32)中的所述一个(32)布置在从动齿轮轴(28)和输出轴(32)中的另一个(28)的径向内侧。第三轴承装置(72)被布置在从动齿轮轴(28)和输出轴(32)中的所述一个(32)的外周与转子轴(30)的内周或从动齿轮轴(28)和输出轴(32)中的所述另一个(28)的内周之间。第三轴承装置(72)可旋转地支撑从动齿轮轴(28)和输出轴(32)中的所述一个(32)。
-
公开(公告)号:CN10609003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258420.9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D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365 , B60K6/26 , B60K6/445 , B60Y2200/92 , B60Y2306/09 , B60Y2400/48 , B60Y2400/604 , B60Y2400/73 , F16H3/724 , F16H3/727 , F16H57/0006 , F16H57/0025 , F16H57/0037 , F16H2037/0866 , F16H2200/2007 , Y10S903/906 , Y10S903/911 , F16D1/0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动力传递结构,其设置有第一转子、第二转子以及金属筒。在该动力传递结构中,减速轴和第二转子轴在径向相反的方向上从筒状金属构件接纳反作用力。筒状金属构件在径向上可弹性变形并且压配合到减速轴和第二电动机的第二转子轴在径向上彼此重叠且邻近减速轴和第二转子轴的花键配合部的部分中。因此,减速轴的轴线与第二转子轴的轴线之间的偏移被抑制,并且因此抑制了齿击声的产生。因为筒状金属构件具有高刚性并且被抑制在旋转方向上变形,所以改进了转矩传递的响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2856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80034752.3
申请日:2013-09-18
IPC: F16F15/1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39 , Y10S903/904
Abstract: 在从发动机(24)侧传递转矩的正扭转角区中,一直产生小的滞后转矩(H1)。因此,在怠速运转期间出现的小幅度的扭转振动可通过所述小的滞后转矩(H1)有效地减弱,而无需例如在发动机(24)的怠速运转期间转换成大的滞后转矩(H2)。结果,可防止由于在怠速运转期间转换成大的滞后转矩而导致驾驶员感觉到的不舒适,且因此可提高驾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221714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080070206.1
申请日:2010-11-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F15/134 , F16F1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485 , F16D3/12 , F16F15/134 , F16F15/30 , F16F1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减振装置,可以得到高的衰减效果而不会在其他频率区域中使得振动的传递灵敏度上升。由第二飞轮(54)及将该第二飞轮(54)与第一飞轮(50)动作地连结的D/D弹簧(56)构成动态减振器(120)。在此,由于第一飞轮(50)与发动机(24)侧连结,因此,与连结到输出轴(39)侧的情况相比,与惯性质量大的构造体连结。即,第一飞轮(50)成为包括发动机(24)在内的惯性质量大的构造体的一部分。而且,由于该动态减振器(120)与惯性质量大的构造体的一部分即第一飞轮(50)连结,因此,动态减振器(120)的衰减效果增强。
-
-
-
-
-
-
-
-
-